百词典

《偶题》

时间: 2025-04-30 17:16:07

诗句

世上岂无飧玉法,垆中亦有化金方。

不如去学刘玄石,一饮三年入醉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6:07

原文展示:

偶题
唐之淳 〔明代〕
世上岂无飧玉法,
垆中亦有化金方。
不如去学刘玄石,
一饮三年入醉乡。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难道没有能让人丰衣足食的法门吗?
酒肆中也有让人醉倒的秘方。
不如去学习刘玄石(刘伶),
痛痛快快地喝酒三年,沉醉在酒乡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飧玉法:指丰盛饮食的法门,"飧"指饭食,"玉法"即比喻珍贵的食物或方法。
  • 垆中:指酒肆,古代的酒屋。
  • 化金方:比喻能使人醉的酒方。
  • 刘玄石:指刘伶,东晋时期的著名酒徒,以豪放饮酒而闻名。
  • 一饮三年:形容醉酒的时间很长,表明对酒的喜爱。

典故解析:
刘伶是东晋时期的酒徒,因其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而被后世传颂。他的故事常被用来象征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饮酒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饮酒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饮酒被视为一种消遣方式,诗人通过饮酒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第一句“世上岂无飧玉法”,引入了对生活中饮食的思考,似乎在质疑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意义。接下来的“垆中亦有化金方”,则将视角转向酒肆,暗示了酒的魅力和人们对其的向往。在对比中,诗人提到了刘伶,借此表达对他那种洒脱、不羁生活方式的羡慕。最后一句“一饮三年入醉乡”则点明了诗的主题:与其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不如痛快淋漓地享受人生,特别是饮酒带来的乐趣。这种洒脱的态度在古代文人中是常见的,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快乐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上岂无飧玉法:质疑世间是否真的没有丰盛的生活方式,暗示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 垆中亦有化金方:酒肆中也有让人陶醉的良方,强调饮酒的吸引力。
  • 不如去学刘玄石:提到刘伶,表达对他洒脱生活的向往。
  • 一饮三年入醉乡:直接表露对饮酒的热爱,认为沉醉于酒中是快乐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化金方”比喻酒的魅力,生动形象。
  • 夸张:提到“一饮三年”,表现出一种极端的饮酒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饮酒文化的赞美,强调享受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轻视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飧玉法:象征丰盛的物质生活。
  • 化金方:象征饮酒带来的快乐和陶醉。
  • 刘玄石: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玄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刘伶

  2. “一饮三年”的意思是?
    A. 长时间不喝酒
    B. 痛快淋漓地饮酒
    C. 只喝三年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努力追求功名
    B. 对饮酒生活的向往
    C. 对食物的追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将进酒》—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饮酒的豪情与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情感更为激昂,但与唐之淳的“偶题”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饮酒文化的赞美。李白的作品更强调即刻享受,而唐之淳则更多表现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中国古代饮酒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王才元舍人许牡丹求诗 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石博山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予为名曰青奴并以小诗取之二首 其二 次韵闻善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一落索 宫亭湖 赠刘静翁颂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借的词语有哪些 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外踝 金针见血 革图易虑 金柱 包含项的词语有哪些 经武纬文 門字旁的字 言高语低 私枭 言字旁的字 卓尔独行 贝字旁的字 包含漏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延颈举踵 句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