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6:51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作者:武平一 〔唐代〕
三光回斗极,万骑肃钩陈。
地若游汾水,畋疑历渭滨。
圆塘冰写镜,遥树露成春。
弦奏鱼听曲,机忘鸟狎人。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落景摇红壁,层阴结翠筠。
素风纷可尚,玄泽蔼无垠。
薄暮清笳动,天文焕紫宸。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美丽景象,三种光芒交汇在天极,万骑整齐地列于马前。大地如同游动的汾水,狩猎似乎是在渭水之滨。池塘的冰面像镜子一般光滑,远处的树木在春光中露出绿意。琴弦的声音像鱼的听觉般悠扬,忘却了人与鸟的亲近。筑石使我思绪万千,磻石让我想起了垂钓的乐趣。落日的余晖摇曳着红色的墙壁,层层阴影交织出翠绿的竹林。清风轻柔而美好,广袤的湖面显得无边无际。薄暮中,清脆的笳声响起,天文景象在紫色的宫殿中闪耀。
作者介绍:武平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为题材,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韦嗣立山庄侍宴时应制所作,展现了诗人在宴会上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氛围。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的开头用“三光回斗极,万骑肃钩陈”描绘了一个壮丽的清晨,给人以朝气蓬勃之感。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将自然与人文活动融为一体,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接下来的意象如“圆塘冰写镜、遥树露成春”,则通过对水面与树木的细致描绘,体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节奏感流畅,意象丰富,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态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游刃有余的艺术风格。诗人通过琴声与鸟鸣的对比,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薄暮清笳动,天文焕紫宸”一句,将宴席的气氛与宇宙的浩瀚结合起来,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光”指的是什么?
“弦奏鱼听曲”一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薄暮清笳动”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