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一剪梅 明知》

时间: 2025-04-27 12:36:45

诗句

明知今夜月如钩。

怕倚楼头。

却立湖头。

湖心月影正沉浮。

算不抬头。

总要低头。

不如归去独登楼。

梦做因头。

恨数从头。

胸中容得几多愁。

填满心头。

挤上眉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6:45

原文展示:

一剪梅 明知
作者: 刘大白 〔近代〕

明知今夜月如钩。
怕倚楼头。
却立湖头。
湖心月影正沉浮。
算不抬头。
总要低头。
不如归去独登楼。
梦做因头。
恨数从头。
胸中容得几多愁。
填满心头。
挤上眉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感慨,明知道今夜的月亮如钩,但却不敢在楼头倚靠,只能站在湖边。湖中月影摇曳,心中却难以抬头面对,最终决定还是回去独自登楼。梦中思绪纷乱,恨意不断涌起,心中装得下多少愁苦,愁苦充满了心头,压得眉头紧锁。

注释:

  • 明知: 明白、知道。
  • 月如钩: 形容月亮的形状,像钩子一样。
  • 倚楼头: 倚靠在楼头,意指想要依靠在高处。
  • 湖心月影: 湖水中央的月亮影子。
  • 低头: 心情沉重,不愿意面对。
  • 独登楼: 独自一人登上楼去。
  • 恨数从头: 重新想起心中的怨恨。
  • 胸中容得几多愁: 心中可以装下多少忧愁。
  • 挤上眉头: 愁苦压得眉头紧锁。

典故解析:

这首词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月如钩”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月亮意象,暗示着思念和孤独的情感。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思念等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91-1943),原名刘祖德,字大白,号天白,近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尤以抒情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这首词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刘大白的《一剪梅 明知》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沉思和内心的愁苦。开篇便以“明知今夜月如钩”引入,透露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湖边的情景,湖水中的月影摇曳不定,象征着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怕倚楼头”一句,既表现了对月亮的渴望,又透露出一种恐惧与无助,似乎是对情感的逃避。而“总要低头”则更深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抑郁。回归到“独登楼”的选择,表现了孤独的无奈和对现实的自我反思。最后几句“胸中容得几多愁,填满心头,挤上眉头”,将内心的愁苦推向高潮,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整首词通过对月亮和湖水的描写,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一种寓意深远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知今夜月如钩: 诗人明白今夜的月亮如同钩子般弯曲,暗示着孤独与思念。
  2. 怕倚楼头: 诗人对月亮的渴望被恐惧所笼罩,不敢靠近。
  3. 却立湖头: 选择站在湖边,虽然不能接近月亮,但依然在思念。
  4. 湖心月影正沉浮: 湖中月影的沉浮,象征着心情的波动。
  5. 算不抬头: 即使知道这种状态,也无力去面对。
  6. 总要低头: 低头是对内心苦闷的无奈反应。
  7. 不如归去独登楼: 最终选择回去独自上楼,表现孤独。
  8. 梦做因头: 梦境中再度回忆,因而产生更多苦恼。
  9. 恨数从头: 重新想起心中的怨恨,情感反复。
  10. 胸中容得几多愁: 心中装下多少忧愁。
  11. 填满心头,挤上眉头: 愁苦充满心头,导致眉头紧锁。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如钩”将月亮比作钩子,生动形象。
  • 拟人: “湖心月影正沉浮”,赋予月影以生命,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 “立湖头”、“倚楼头”,形成平衡的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思念和愁苦的深刻体验。以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思念、孤独与希望。
  • 湖水: 反映心情的波动与不安。
  • : 代表对高处的渴望和对现实的逃避。
  • 低头: 表达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知今夜月如钩”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渴望
    • B. 恐惧
    • C. 无奈
    • D. 希望
  2. “湖心月影正沉浮”中的“沉浮”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的变化
    • B. 心情的波动
    • C. 湖水的流动
    • D. 梦境的变化
  3. 诗人在最后一节提到“胸中容得几多愁”,这说明什么?

    • A. 诗人内心充满快乐
    • B. 诗人内心充满忧愁
    • C. 诗人不再愁苦
    • D. 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通过月亮表达孤独与思念。
  • 《静夜思》(李白): 以月亮引发的乡愁。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意象相似,但情感略显不同,更为直接。
  • 《月下独酌》(李白): 通过酒和月亮的结合,表现孤独与对友人缺失的感慨,情感更为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刘大白诗词选》
  2. 《近现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幺令 蝶恋花 其一 采桑子 其五 生查子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平乐·沉思暗记 鹧鸪天 鹧鸪天 浣溪沙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缩衣啬食 皮字旁的字 三云 鞠仗 幾字旁的字 包含鹗的词语有哪些 侵攘 上溢下漏 少年老诚 大显神通 闭目塞聪 角字旁的字 包含猫的词语有哪些 来处 麦字旁的字 秋箭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