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3:27
一醉起凭栏。红日西残。波光上接日光寒。返照入云云入海,人在云端。何处有神山。依旧人间。我来手拂晚霞看。遥指秦时明月上,海外桃源。
在醉酒之后,我凭栏而立,望着西边的红日渐渐落下。水面上波光粼粼,映着寒冷的日光。夕阳的余晖照进云层,云层又延展入海洋,让人仿佛身处云端。哪里有那神仙居住的山?一切依旧是人间。我轻轻拂动晚霞,遥指那秦代的明月,仿佛看见了海外的桃花源。
刘大白(1884年-1942年),原名刘思慕,字白云,晚号大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浪淘沙》创作于刘大白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晚霞映照下,诗人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理想的追忆。
《浪淘沙 登太阳阁观隅田川晚景》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的开头“一醉起凭栏”,表现了诗人放松的状态,似乎在醉酒的迷醉中,他看到了更深的世界。接着“红日西残”描绘了夕阳的壮丽,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波光上接日光寒”一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面与光线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后“返照入云云入海”更是将自然景色推向一个高峰,诗人通过对云和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辽阔与超然,仿佛人也随着这景象飘然于云端之上。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怀念过去的辉煌,提到“秦时明月”,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忆,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海外桃源”,更是将理想的栖息地与现实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情感的表达也恰到好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美景,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诗中“红日西残”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海外桃源”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秦时明月”是指什么?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刘大白的作品更注重于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情感更加细腻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