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蛩》

时间: 2025-04-25 22:17:29

诗句

莓苔经积雨,蟋蟀响庭阴。

不特吟秋苦,长怀警世心。

梭寒闺梦短,衣薄旅愁深。

月冷霜清夜,闲人最赏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7:29

原文展示:

闻蛩
莓苔经积雨,蟋蟀响庭阴。
不特吟秋苦,长怀警世心。
梭寒闺梦短,衣薄旅愁深。
月冷霜清夜,闲人最赏音。

白话文翻译:

经过细雨的滋润,莓苔上布满了水珠,庭院里的蟋蟀在阴影中鸣叫。
这不只是吟唱秋天的苦楚,更是心中长久怀有的警醒世事。
寒冷的夜晚使得闺房梦境短暂,单薄的衣物让旅途愁绪愈发深重。
在这冷月清霜的夜晚,闲人最喜欢欣赏这虫鸣的声音。

注释:

  • 莓苔:即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常用于描绘环境的湿润。
  • 积雨: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水积累,形容环境的潮湿。
  • 蟋蟀:一种昆虫,以其清脆的鸣叫声著称,常在秋季出现。
  • 吟秋苦:指以吟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悲凉和苦闷的感受。
  • 警世心:警醒世人的心情,提醒人们要注意世事变化。
  • 梭寒:形容寒冷的环境使梦境变得短暂。
  • 衣薄:指衣服单薄,容易受寒,象征旅途的艰辛。
  • 闲人:指心境宁静的人,能在清冷的夜晚中欣赏虫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密(1232-1298),字宗道,号松隐,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在诗词创作上有较深的造诣,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闻蛩》创作于秋季,正值诗人生活的变迁之际,可能是出游或旅行中所作,反映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闻蛩》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蟋蟀的鸣叫传达出诗人对秋天的感受。诗中开头的“莓苔经积雨”,描绘出湿润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秋天的静谧氛围。接着,蟋蟀的声音在庭院中响起,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回响。诗人不单单是在吟唱秋天的苦楚,更是通过这鸣叫声,思考世事的无常与变化,体现出一种警醒的心态。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旅途的愁苦和寒冷的夜晚带来的孤寂感。尤其是“月冷霜清夜”,描绘出一个清冷的夜晚,正是这种冷清的环境,使得虫鸣的声音愈发动人,仿佛在与诗人的心灵对话,产生共鸣。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细腻的意象描绘,融合了自然与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内心世界。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感受,也引发读者对生活、自然与人心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莓苔经积雨:描绘了一幅被细雨滋润的秋景,意在表现环境的清新与湿润。
  2. 蟋蟀响庭阴:蟋蟀的鸣叫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3. 不特吟秋苦:表明诗人吟唱的不仅是秋天的悲苦,更有更深层的感悟。
  4. 长怀警世心:诗人以蟋蟀的鸣叫唤醒对世事的警惕与思考。
  5. 梭寒闺梦短:寒冷的环境使得梦境变得短暂,暗示着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6. 衣薄旅愁深:单薄的衣物使得旅途的愁苦愈发明显,体现了诗人的心境。
  7. 月冷霜清夜:冷月与霜气的结合,渲染出一种清冷的秋夜氛围。
  8. 闲人最赏音:在这样清冷的夜晚,只有闲人能够细细品味虫鸣的美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蟋蟀的鸣叫比作对生命的思考,蕴含深意。
  • 拟人: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使得虫鸣不仅是声音,更是心灵的共鸣。
  • 对仗:如“月冷霜清夜”,工整的对仗反映出诗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思考,结合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情感基调,体现出对生命的思索与警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莓苔: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清新,承载着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
  • 蟋蟀:不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 寒夜: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时刻,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 月冷霜清:描绘出清冷的秋夜,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莓苔经积雨”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A. 干燥的沙漠
    B. 潮湿的秋天
    C. 炎热的夏季

  2. “不特吟秋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秋天的热爱
    B. 对世事的警醒
    C. 对春天的期待

  3. 在诗歌中,蟋蟀的声音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美好
    C. 心灵的共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秋夜的孤独与思考。
  • 李白的《静夜思》: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周密的《闻蛩》更倾向于内心的思考与警醒,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周密诗词选》

相关查询

即事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 复雪 田家乐 与同幕集南楼再用韵 暑中杂兴 其七 即事十首 答惠楮衾 送石孙赴童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灰容土貌 一枕黑甜 等闲人物 见字旁的字 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奄奄一息 蔃莍 歙歙 翻箱倒柜 鬯字旁的字 包含桩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遂的词语有哪些 势力之交 琐吏 屮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