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7:07
放步超阛闠,濯缨俯漪涟。
清风来徐徐,玉宇明娟娟。
平畴卷黄云,远浦凝寒烟。
横空六六峰,一一来当筵。
秋光助颜色,相对如高贤。
三峨眇遐思,彷佛窥其颠。
悠悠城南道,郁郁惠陵阡。
怀哉千载人,乔木今参天。
回头子云宅,池塘亦依然。
奈何傍人门,不几丧我玄。
沿河西复西,草草屋数椽。
唐儒杜先生,向来此周旋。
食我西山英,饮我西涧泉。
吐出五色丝,无愧三百篇。
遂令浣溪上,草木皆光鲜。
我欲于其间,结茅近英躔。
尚论古之人,永谢区中缘。
鹪鹩翔蓬蒿,庶几避鹰鸇。
但欲一区宅,不用土顷田。
念昔怀此心,只今已十年。
平生百事拙,为计亦可怜。
家有万卷书,而囊无一钱。
登临每怅望,兴味徒拳拳。
珍重金石交,议论相磨研。
求寻鸥鹭盟,摆脱簿书缠。
风月为鼓吹,溪声为管弦。
茗饮间醴醪,藜羹杂豆笾。
谈谐各自适,洒落真神仙。
哦诗纪胜游,他年草堂编。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7:07
放步超阛闠,濯缨俯漪涟。
清风来徐徐,玉宇明娟娟。
平畴卷黄云,远浦凝寒烟。
横空六六峰,一一来当筵。
秋光助颜色,相对如高贤。
三峨眇遐思,彷佛窥其颠。
悠悠城南道,郁郁惠陵阡。
怀哉千载人,乔木今参天。
回头子云宅,池塘亦依然。
奈何傍人门,不几丧我玄。
沿河西复西,草草屋数椽。
唐儒杜先生,向来此周旋。
食我西山英,饮我西涧泉。
吐出五色丝,无愧三百篇。
遂令浣溪上,草木皆光鲜。
我欲于其间,结茅近英躔。
尚论古之人,永谢区中缘。
鹪鹩翔蓬蒿,庶几避鹰鸇。
但欲一区宅,不用土顷田。
念昔怀此心,只今已十年。
平生百事拙,为计亦可怜。
家有万卷书,而囊无一钱。
登临每怅望,兴味徒拳拳。
珍重金石交,议论相磨研。
求寻鸥鹭盟,摆脱簿书缠。
风月为鼓吹,溪声为管弦。
茗饮间醴醪,藜羹杂豆笾。
谈谐各自适,洒落真神仙。
哦诗纪胜游,他年草堂编。
出门走出繁华的市区,洗去衣襟俯瞰着涟漪。
清风轻轻吹来,玉洁的天空明亮如洗。
平坦的田野上黄云卷起,远处的水面上凝聚着寒烟。
高空中六座山峰,一个个在眼前出现。
秋光照耀下的景色,彼此对望如高士般高洁。
三座高峦引发远思,仿佛在窥视它们的巅峰。
悠长的城南小路,绿意盎然的惠陵小径。
怀念千年前的人,乔木如今已高耸入天。
回头看到云雾中的居所,池塘依旧如昔。
可惜身在他人门外,难免失去我心灵的宁静。
沿着河流向西,再向西,草草搭建几间小屋。
唐代的儒者杜甫,曾在此地游历徘徊。
品尝西山的美果,饮用西涧的甘泉。
吐出五色丝线,毫无愧疚于三百篇诗。
因此使得浣溪边,草木皆显得光鲜。
我想在这里安居,搭建草屋靠近英华。
尚论古代的人,永远告别世俗的缘分。
鹪鹩飞翔在芦苇丛中,或许能够避开鹰隼。
只想要一块居所,不需要广阔的土地。
回想昔日的心愿,如今已是十年。
平生万事拙劣,计划也显得可怜。
家中有万卷书,而囊中却没有一钱。
每次登高望远,兴致仅是徒然的惆怅。
珍惜金石交友,讨论中磨砺思想。
寻求鸥鹭的盟约,摆脱书本的束缚。
风月为我奏乐,溪水声如管弦。
饮茶时享醇酒,藜羹伴着豆羹。
谈笑间各自欢适,洒落如真神仙。
吟咏诗篇记录游历,待到他年编纂草堂。
度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聚会,诗人和友人们在自然中交流,抒发对生活和理想的思考,寄托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古人的怀念。
《八月中浣同官会于尘外亭分韵得烟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际交往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一个秋日的美好场景,清风、黄云、寒烟、山峰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自己脱离喧嚣市尘的情景,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给了他极大的愉悦。随后的景象描写,如“平畴卷黄云,远浦凝寒烟”,不仅展现了秋日的特点,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人在这里展现了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诗中的“怀哉千载人,乔木今参天”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理想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找到一处栖息之地,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与友人们共同吟诗作乐,享受人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思考与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与理想生活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逃离与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阛闠”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什么样的生活?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1. A,2. B,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