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閟堂》

时间: 2025-04-30 20:44:59

诗句

昔闻王子猷,借宅亦种竹。

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

伯氏贫而癯,一饭不饱肉。

堂前自经始,护此无尽绿。

一官岁强半,余日如转烛。

待其长稚子,而已牵归毂。

何由享嘉荫,偿我志愿足。

应烦彼邦人,日报平安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4:59

原文展示:

清閟堂 洪迈 〔宋代〕

昔闻王子猷,借宅亦种竹。 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 伯氏贫而癯,一饭不饱肉。 堂前自经始,护此无尽绿。 一官岁强半,余日如转烛。 待其长稚子,而已牵归毂。 何由享嘉荫,偿我志愿足。 应烦彼邦人,日报平安福。

白话文翻译:

从前听说王子猷,借了别人的宅子也种竹子。 这些竹子固然令人喜爱,人也清高不俗。 我的兄长虽然贫穷且瘦弱,一顿饭连肉都吃不饱。 在堂前自己开始种植,保护这无尽的绿色。 做官一年大半时间,剩下的日子如同转瞬即逝的烛光。 等到他的孩子长大,他自己却被召回朝廷。 如何才能享受这美好的荫凉,实现我的愿望呢? 应该麻烦那里的乡亲,每天报告平安和幸福。

注释:

字词注释:

  • 王子猷:东晋时期的名士王徽之,字子猷,以爱竹著称。
  • 此君:指竹子。
  • 伯氏:指诗人的兄长。
  • 癯:瘦弱。
  • 经始:开始经营。
  • 强半:大半。
  • 转烛: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稚子:小孩子。
  • 归毂:指被召回朝廷。
  • 嘉荫:美好的荫凉。
  • 彼邦人:那里的乡亲。

典故解析:

  • 王子猷种竹:王徽之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处诗人借用此典故表达自己对竹子的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风格清新,善于用典。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竹子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对兄长的关心和对官场生涯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任职期间,对兄长的贫困生活和自己的官场生涯有所感慨,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和清高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兄长的关心。诗中“昔闻王子猷,借宅亦种竹”借用典故,引出对竹子的喜爱。接着,诗人描述兄长的贫困生活,“伯氏贫而癯,一饭不饱肉”,表达了对兄长的同情。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慨官场生涯的短暂,“一官岁强半,余日如转烛”,并期待能享受竹子的荫凉,“何由享嘉荫,偿我志愿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寄托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兄长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闻王子猷,借宅亦种竹:借用王子猷爱竹的典故,引出对竹子的喜爱。
  2. 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赞美竹子令人喜爱,人也清高不俗。
  3. 伯氏贫而癯,一饭不饱肉:描述兄长的贫困生活,表达同情。
  4. 堂前自经始,护此无尽绿:自己开始在堂前种植竹子,保护这无尽的绿色。
  5. 一官岁强半,余日如转烛:感慨官场生涯的短暂,时间流逝迅速。
  6. 待其长稚子,而已牵归毂:等到孩子长大,自己却被召回朝廷。
  7. 何由享嘉荫,偿我志愿足:期待能享受竹子的荫凉,实现愿望。
  8. 应烦彼邦人,日报平安福:希望乡亲每天报告平安和幸福。

修辞手法:

  • 借用典故:通过王子猷的典故,增强诗的文化内涵。
  • 比喻:用“转烛”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此君固可喜,人亦清不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兄长的关心。同时,诗人感慨官场生涯的短暂,期待能享受自然的美好,实现自己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清高、坚韧。
  • 转烛: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嘉荫:美好的荫凉,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子猷”是谁? A. 东晋名士王徽之 B. 唐代诗人王维 C.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答案:A

  2. 诗中的“此君”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 B. 竹子 C. 诗人的兄长 答案:B

  3. 诗中“转烛”比喻什么? A. 时间流逝迅速 B. 竹子的生长 C. 官场的变迁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赞美竹子的清高,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与洪迈《清閟堂》:两者都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洪迈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兄长的关心和对官场生涯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竹文化史》:详细介绍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尉迟将军新庙 李云南征蛮诗 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 送裴别将之安西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入昌松东界山行 送萧十八与房侍御回还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宋中别李八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石字旁的字 善与人同 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尺结尾的成语 一箭上垛 脚注 衣食业 戈字旁的字 木场 赐听 包含琢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文采风流 祸福相生 识时达务 四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