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6:20
杏花天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迎春帘幕重重晓。
乍扑面东风寒峭。
霜花雪树关山道。
转眼王孙芳草。
园林里新莺小小。
屋角外游丝袅袅。
红楼从此风光好。
齐约秋千会早。
春天的帘幕在晨光中层层叠叠,
一阵寒冷的东风突然扑面而来。
霜花在雪树旁的山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转眼间,王孙(指年轻的贵族子弟)就能看到芳草。
园林中,新来的一只小莺在鸣叫,
屋角外,游丝轻轻地飘动。
从此以后,红楼的风光便变得美好,
我们约好在秋千会上早早相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求可,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擅长词曲,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杏花天》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安逸。
《杏花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的开头以“迎春帘幕重重晓”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春晨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乍扑面东风寒峭”描绘了春风的变化,正是这种寒冷的风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来临并不平坦,暗示着生活的起伏。
“霜花雪树关山道”一联则用霜花与雪树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残留与新生的矛盾,既有寒意也有生机。尤其是“王孙芳草”,不仅描绘了春草的生长,也象征着年轻人的朝气蓬勃。
后面的“园林里新莺小小”,新莺的鸣叫更添春日的生动,带给人们欢快的心情。而“游丝袅袅”则通过游丝的轻盈,表现出春天的柔和与缠绵。结尾的“红楼从此风光好,齐约秋千会早”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体现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欢愉。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更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日之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中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迎春帘幕”的意思是什么?
a) 迎接春天的景象
b) 冬天的来临
c) 夏天的气息
“园林里新莺小小”描述的是哪种动物?
a) 小鸟
b) 小狗
c) 小猫
“红楼从此风光好”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希望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