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4:51
杏花天
作者: 叶小鸾 〔明代〕
翠烟无意撩书幌。
带芳草侵云渐长。
晚风初作落花声,
九十将阑未赏。
南园路风光暗想。
听唤雨鸣鸠两两。
小池水皱萍漪绿,
泛得红香惝惘。
在烟雾缭绕中,不经意地撩动着书笺。
芳草渐渐蔓延,云朵也随之变得高长。
晚风开始轻轻吹拂,落花的声音初现,
快到九十岁了,却还未曾细细品味。
南园的小路风光,暗自思念着。
听见雨声唤醒了两两的杜鹃。
小池水面上浮动着绿萍,
散发出红色的香气,令人迷惘。
作者介绍:叶小鸾,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以清丽的诗风著称。她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动荡与诗人们的内心世界交织,叶小鸾则通过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寄托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杏花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作者内心的惆怅。诗开头便以“翠烟无意撩书幌”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仿佛春天的气息正悄然进入。接着,诗人描绘了芳草与云朵的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光中,诗人却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诗中提到“九十将阑未赏”,不仅是对老年的感慨,更是对人生未尽的遗憾。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在“南园路风光暗想”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似乎在追忆那些未曾好好欣赏的美好时光。
最后的“听唤雨鸣鸠两两”与“小池水皱漪绿,泛得红香惝惘”则把整个场景引向了生动与感性的顶点,雨声与鸟鸣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绿水红香则让人沉醉不已。整体来看,诗作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十将阑未赏”意指:
“翠烟无意撩书幌”中的“书幌”指的是: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杏花天》这首诗的美妙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