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47
已亥杂诗
九流触手意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情。
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各种思想流派的关注,描绘了在热闹的聚会中,烛光闪烁的情景。若是能手握鲁戈(古代兵器),希望斜阳能照亮书城,让人更好地读书。
龚自珍(1792-1841),字璱生,号思庵,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散文家。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处于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当时思想流派的观察,表达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
这首《已亥杂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反映了龚自珍深邃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中“九流触手意纵横”展现了各种思想流派的繁杂,诗人似乎在思考这些流派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而“极动当筵炳烛情”则描绘出在聚会中欢乐的氛围,似乎让人忘却了外界的纷扰。然而,诗人心中仍存有对知识的渴望,期盼能够“若使鲁戈真在手”,这不仅仅是对力量的渴望,更是对智慧的追求。
整首诗在表面上描绘了热闹的场景,实际上则蕴含着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在斜阳的照耀下,能够更好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这种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歌探讨了知识与力量的关系,通过描绘热闹的场景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九流”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鲁戈”象征着_____。 答案:力量和斗争的意愿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绝望。
与同样探讨知识与力量关系的《春望》相比,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更强调个人的内心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都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