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已亥杂诗 171》

时间: 2025-05-05 15:55:28

诗句

猰貐猰貐厉牙齿,求覆我祖十世祀。

我请于帝诅于鬼,亚驼巫阳莅鸡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55:28

诗词名称: 已亥杂诗 171

作者: 龚自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猰貐猰貐厉牙齿,求覆我祖十世祀。我请于帝诅于鬼,亚驼巫阳莅鸡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猰貐(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张牙舞爪,恳求能覆灭我祖宗的十代祭祀。我向上帝祈求,向鬼神诅咒,像亚驼(驼鸟)一样,祭品却是鸡和猪。

注释:

  • 猰貐: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凶猛的妖兽,象征着危险和威胁。
  • 厉牙齿:形容猰貐的凶狠。
  • :毁灭、推翻的意思。
  • 祖十世祀:指的是对祖先十代的祭祀。
  • 请于帝:向上天请求。
  • 诅于鬼:对鬼神进行诅咒。
  • 亚驼:可能指驼鸟,象征一种无用的祭品。
  • :到来、临近的意思。
  • 鸡豕:鸡和猪,常见的祭品。

典故解析:

这首诗通过猰貐这一形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传统祭祀方式的质疑。猰貐作为凶兽,象征着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压迫和不公。诗中提及的祖先祭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对这种形式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洵,号秋爽,晚号香涛,清代诗人、思想家、政治家。他以其激烈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反映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思考,表现了对祖宗祭祀和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猰貐的形象,诗人不仅展现了外界的威胁,也隐喻了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诗句中的“求覆我祖十世祀”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质疑,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请于帝诅于鬼”显示了诗人对神权的无奈与对人间事务的无力感,折射出清末民众的苦闷与期盼。整首诗简洁而有力,情感深邃,体现了龚自珍作为一个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反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猰貐猰貐厉牙齿:开篇以猰貐的威猛形象引入,暗示潜在的威胁。
  • 求覆我祖十世祀:强调对祖宗祭祀的敬重,却又有毁灭的愿望,揭示了对传统的反思。
  • 我请于帝诅于鬼:表现出对上天的期望和对鬼神的诅咒,体现了对命运的不满。
  • 亚驼巫阳莅鸡豕:对比高贵的祭品与卑贱的祭品,暗示社会的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猰貐象征社会的压迫。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对祭祀的需求与实际祭品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传统祭祀文化的质疑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抒发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变革的渴望,展示了诗人激昂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猰貐:象征外在威胁。
  • 祖十世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对历史的尊重。
  • 鸡豕:象征卑微的祭品,反映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猰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传统文化
    B. 外在威胁
    C. 个人情感

  2. 诗中提到的“鸡豕”象征什么? A. 高贵的祭品
    B. 贫贱的祭品
    C. 幸福的生活

  3. 诗人对祖先祭祀的态度是? A. 完全尊重
    B. 质疑与反思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但龚自珍更侧重于对传统与未来的反思,而杜甫则强调现实的苦难与家国情怀。两者虽风格不同,但皆传达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山中一首示峦嶅二子用前韵 送楼伴张吏部还朝一首 待潮浙江口寄左与言大夫叶元亮学士兼简吴似之大著 夜起观雪一首 又以永锡难老为韵 其四 又以永锡难老为韵 其二 又以永锡难老为韵 其一 太守生辰四首以受天百禄为韵 其四 太守生辰四首以受天百禄为韵 其三 太守生辰四首以受天百禄为韵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违心之言 闳言崇议 急病让夷 欢欣鼓舞 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革命反正 歹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众寡莫敌 江淮河汉 重订 厄字旁的字 管用 戈字旁的字 配拟 包含乞的成语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