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02
风萧萧兮云蔼蔼,泉淙淙兮石皑皑。禽惊人兮,远飞去以复还。客醉其间兮,殊不知为冠带。发被衣颓以自顾兮,谁为吾仇。山花为我一笑兮,山草为我以忘忧。嗟世人之愚兮,竟营营以何求。求百年之宠荣兮,取万世之奴囚。怵谗舌之甚兮,尚毁孔而谤周。咄何得而何失兮,孰为马而为牛。歌数作兮饮未休,石骇以走兮泉凝而不流。起挽石以道泉兮,尔何我尤。吾将去乎世兮,结尔以长年之游。
风声萧萧,云雾弥漫,泉水潺潺,石头皑皑。鸟儿受惊,远远飞去又归来。客人在此醉酒,竟不知道头上的冠带。头发凌乱,衣衫不整,谁来为我报仇?山花对我微笑,山草让我忘却忧愁。哀叹世人之愚,竟然为了什么而奔波劳碌?渴望百年的宠爱和荣华,却得到万世的奴役与囚禁。畏惧谗言之多,甚至毁谤孔子和周公。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谁是马,谁是牛?歌唱几首,饮酒尚未停,石头被惊跑,泉水却凝固不流。我挽起石头以引泉水,你又何必责怪我?我将离开这个世俗,与你结伴长年游玩。
郭祥正,宋代诗人,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此诗可能是在郭祥正游历山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隐逸的情怀。
《山中》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通过描绘风声、云雾、泉水和石头,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山中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恬淡。诗中的“客醉其间”,则表现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享受这份宁静的闲适。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反思了世人的愚昧,揭示出追求名利的无意义,进一步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冷漠与不屑。在面对谗言的恐惧时,诗人用“谁为吾仇”的反问,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无奈与孤独。接着,诗人转向自然,山花与山草成为了他忘忧的良药,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豁达。
最后,诗人表达了要离开世俗、追求长年自在的愿望,展现了对自由与淡泊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的结合,传达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整首诗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提出了对名利的质疑,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传达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思想。
诗中提到的“风萧萧”用来描述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非凡
B) 清幽宁静
C) 风和日丽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中立
“石骇以走,泉凝而不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快速变化
B) 时间的停滞与思考
C) 动与静的对比
郭祥正的《山中》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郭祥正更加强调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是对自然的沉醉与享受。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