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3:06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年纪大了,情感逐渐淡薄,面对离别的酒,心中有些畏惧流逝的岁月。尤其是中秋将至,明月皎洁,却不照映我的团圆。无情的江水毫不在乎,只随西风送走归船。秋晚的莼鲈江上,夜深时,儿女们在灯下。穿上征衣,正好去朝天,玉殿中正思念贤才。我想在半夜时分,留心观看明月,却又无奈地被送到了边疆。长安的老朋友问我,我只说愁肠如酒,依旧难解。遥望秋天的天空,落雁飞去,醉酒时空弦声回荡。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激烈,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个人的遭遇。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作于辛弃疾晚年,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与对时光的无奈。此时,辛弃疾已年迈,处于人生的反思阶段。
这首《木兰花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诗中开头便提到“老来情味减”,直接表明了岁月对情感的侵蚀。接着提到中秋佳节,传统上是团圆的时刻,明亮的月光却无法照亮自己的孤独,体现了人对团圆的渴望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通过无情的水、送归的船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时间的流逝。整首词的情感层层递进,最终在“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中达到高潮,既有对故友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沉思。总体而言,这首词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厚。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对离别的忧伤以及对故友的深切思念,表现了辛弃疾在晚年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友情的珍视。
辛弃疾在诗中提到的“中秋”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团圆
C. 离别
D. 哀伤
诗中“无情水都不管”是指什么?
A. 自然的无情
B. 朋友的离去
C. 时间的无情
D. 酒的冷酷
诗人对“长安故人”的感情如何?
A. 愤怒
B. 思念
C. 忘却
D. 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