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正乐府十篇·颂夷臣》

时间: 2025-05-01 12:08:16

诗句

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

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08:16

原文展示

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
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白话文翻译

夷族的使者本是学习外来的东西,却仍然能善用唐代的文字。
我们本来就应该抛弃这些外来事物,何况是与夷族的使者有关的事情呢?
因此那些不学习的人,反而成了夷族使者的玩物。
因此那些依附于权贵的人,反而会被夷族使者所忌惮。
唉,中华文化的风气衰退,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注释

  • 夷师:指外族的使者,通常是指蛮夷民族的代表。
  • 学外:学习外来的事物。
  • 尚舍:抛弃或不重视。
  • 尸禄人:指依附于权贵、追求物质利益的人。
  • 华风:指中华文化的风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鼎臣,号山人,唐代诗人,生活在唐朝中期。他以诗、文、赋闻名,风格清新脱俗,敢于直言,常对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进行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外族文化影响加深的时期,皮日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外来文化入侵的忧虑,以及对本国文化衰退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正乐府十篇·颂夷臣》以夷族使者为引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复杂态度。诗中开篇便指出夷师的学习外来文化却能通晓唐文字,显示出外族的灵活与适应能力,暗含对本土文化保护不足的批判。接着,诗人通过“吾人本尚舍”表达了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强调抛弃外来文化的重要性。反复使用“夷臣”一词,体现出诗人对外族使者的不屑与警惕。

在情感基调上,诗歌流露出忧虑与无奈,尤其是最后一句“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引发读者对中华文化未来的深思。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使诗歌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认同的追求,激发了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夷师本学外:外族使者本来就学习外来的文化。
  2. 仍善唐文字:然而他们却能很好地使用唐代的文字。
  3. 吾人本尚舍:我们应该抛弃这些外来的东西。
  4. 何况夷臣事:何况是与外族使者相关的事情呢?
  5. 所以不学者:因此那些不学习的人。
  6. 反为夷臣戏:反而成为外族使者的玩物。
  7. 所以尸禄人:因此那些依附权贵的人。
  8. 反为夷臣忌:反而会被外族使者所忌惮。
  9. 吁嗟华风衰:唉,中华文化的风气衰退。
  10. 何尝不由是: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夷族与唐文化的比较,突显文化的差异。
  • 反复:反复提及“夷臣”,加强了诗中对外族的警惕感。
  • 感叹:以“吁嗟”开头,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批判,对中华文化衰退的忧虑,以及对文化认同的坚定追求。诗人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在呼吁人们重视和传承本土文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师:代表外族文化,象征着外来影响。
  • 华风:象征中华文化的传统与风气,体现出文化自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夷师指的是谁?

    • A. 中华文化的代表
    • B. 外族的使者
    • C. 唐代的士人
  2. 诗中提到“尸禄人”主要指的是?

    • A. 依附于权贵的人
    • B. 热爱文化的人
    • C. 外族的使者
  3. 诗人对夷族使者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警惕与批判
    • C. 忽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描写送别场景,体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颂夷臣》表现出的对外族文化的反思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调】落梅风 雪中十事 贫儿翳桑 香闺十咏 其二 鲛绡帨 香闺十咏 其一 桃花扇 春晓 秋思 端午 昼寝 春思 长信宫 华清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扬砂走石 骨字旁的字 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东箭南金 沥觞 火离 官官相卫 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命而俯 踯腾 包含剔的词语有哪些 异备 单人旁的字 惟有读书高 亹亹不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