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半泾》

时间: 2025-05-07 09:00:40

诗句

鱼船商船喜通津,挝鼓椎牛祀海神。

风色趁潮波浪急,扁舟愁杀渡头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40

原文展示

半泾
作者:马麟 〔元代〕

鱼船商船喜通津,
挝鼓椎牛祀海神。
风色趁潮波浪急,
扁舟愁杀渡头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忙的港口场景:鱼船和商船在水道上畅通无阻,船员们高兴地敲打着鼓声,举行祭海神的仪式。然而,随着风浪的加剧,小船在渡口等待的人们却感到无比焦虑和愁苦。

注释

  • 鱼船商船:指从事捕鱼和商业贸易的船只。
  • 通津:通畅的水道,指船只顺利通过的意思。
  • 挝鼓椎牛:挝鼓是敲打鼓,椎牛是指用木槌敲打牛,二者都是祭海神的仪式。
  • 风色:指风的状态和颜色,通常用来形容天气变化。
  • 趁潮:顺应潮水而动。
  • 扁舟:小船,通常指载重较少的小型船只。
  • 愁杀:极度愁苦,令人心痛。

典故解析

祭海神是古代渔民和商人常用的仪式,以求平安和丰收。诗中提到的“挝鼓椎牛”是对祭祀活动的具体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海洋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麟,元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江河湖海的景象,擅长通过自然景观传达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半泾》创作于元代,正值商贸繁荣和渔业发展时期。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出当时水上交通的繁忙与渔民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半泾》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一方面是渔船和商船的通畅与欢喜,另一方面是因风浪而感到焦虑的渡头人。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诗中描绘的祭海神的场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与畏惧。通过对“风色”和“潮”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展现出航行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全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港口景象,也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鱼船商船喜通津:描绘渔船与商船在水道上顺利通过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欢愉的氛围。
  2. 挝鼓椎牛祀海神:通过祭祀仪式的描写,展示出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
  3. 风色趁潮波浪急:描绘了天气变化,暗示出即将来临的风浪,增加了紧张感。
  4. 扁舟愁杀渡头人:小船在波浪中颠簸,导致渡口的人感到无比忧虑和愁苦。

修辞手法

  • 对比:欢快的渔船与忧愁的渡头人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风和潮赋予了情感,使其具有生动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水上交通的繁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生活的同时,必须面对的艰难与挑战。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这种关系中的无奈与努力。

意象分析

  • 鱼船:象征着生计与希望。
  • 商船:代表着经济繁荣与交流。
  • 海神:象征着自然力量的崇拜与敬畏。
  • 扁舟:暗示着脆弱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挝鼓椎牛”是指什么?

    • A. 船只
    • B. 祭祀活动
    • C. 渔民的生活
  2.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表现了什么情绪?

    • A. 欢快
    • B. 忧愁
    • C. 厌倦
  3. 诗中“风色趁潮波浪急”表达了什么?

    • A. 船只的安稳
    • B. 自然的变化与风险
    • C. 渔民的欢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追寻。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比展示家庭与社会的困境,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季夏之末鹃声不已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怀 其二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其三 腊月雪后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其九 秋兴 其二 送赵君十绝 其五 秋怀 其四 秋怀 其一 寄商察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洗手不干 即物穷理 得售其奸 水字旁的字 钻瓦 明并日月 父字头的字 夜不成寐 深扃固钥 包含鳅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贱敛贵发 运舟 色字旁的字 磨障 丨字旁的字 包含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