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龙洞背》

时间: 2025-05-07 07:08:24

诗句

神龙穿石飞,洞壑昼常晦。

人乃捷于龙,盘旋出龙背。

摄衣入重云,势与风雨会。

危崖千万状,不知始何代。

突兀浮图高,纵横屏障大。

鳞鬣树千章,泉流吐飞沫。

下注不测溪,沉沉气冥昧。

倘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

羌山多灵奇,策名此为最。

何必御风行,旷然天地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24

原文展示:

神龙穿石飞,洞壑昼常晦。
人乃捷于龙,盘旋出龙背。
摄衣入重云,势与风雨会。
危崖千万状,不知始何代。
突兀浮图高,纵横屏障大。
鳞鬣树千章,泉流吐飞沫。
下注不测溪,沉沉气冥昧。
倘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
羌山多灵奇,策名此为最。
何必御风行,旷然天地外。

白话文翻译:

神龙在岩石间穿梭飞翔,山谷洞壑在白天总是阴暗。
人类的机巧胜过龙,盘旋而出,站在龙的背上。
我衣袂轻扬,进入重重云层,正与风雨相会。
高耸的悬崖千奇百态,不知从何时开始。
高耸的浮图,纵横交错的屏障,气势恢宏。
如鳞如鬣的树木成千上万,泉水激荡,飞沫四溅。
注入那不可测量的溪流,幽深而令人迷茫。
如果能点燃牛渚的犀牛,百灵鸟便会在此欢唱。
羌山多奇灵之物,这里的景色最为出众。
何必乘风而行,心境已在旷远的天地之外。

注释:

  • 神龙:传说中的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 洞壑:指山谷和深渊,表示幽暗之地。
  • :聪明、灵巧,这里指人类的聪慧。
  • 重云:浓厚的云层。
  • 危崖:高耸的悬崖。
  • 浮图:高耸的塔或建筑。
  • 牛渚:指牛渚山,传说中有神奇的地方。
  • 羌山:指羌族地区的山脉,多灵异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象瑛,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融合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借用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思考。

诗歌鉴赏:

《龙洞背》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龙、云、崖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神秘。开篇以“神龙穿石飞”揭示了龙的神奇,紧接着描绘了阴暗的洞壑,给人一种深邃而幽暗的感觉。此处的“人乃捷于龙”既表现了人类智慧的超越,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下来的“摄衣入重云”,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诗人正与自然亲密接触,与风雨共舞。诗中提到的“危崖千万状”,则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让人感受到一种探索未知的渴望。

而后面描写的“鳞鬣树千章”与“泉流吐飞沫”,则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此似乎感受到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最后两句“何必御风行,旷然天地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向往,强调了心灵的辽阔与自由。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神龙穿石飞:描绘神龙在岩石间飞翔,象征力量与速度。
  • 洞壑昼常晦:山谷在白天依然黑暗,暗示神秘感与深邃。
  • 人乃捷于龙:人类的智慧与灵巧超越了神龙。
  • 盘旋出龙背:人类在自然的力量上自由翱翔,象征探索精神。
  • 摄衣入重云:形象地表现与自然亲密接触。
  • 势与风雨会:与自然力量相遇,感受到自然的威力。
  • 危崖千万状:高耸的山崖表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 不知始何代:对自然万象的敬畏,感受到历史的悠久。
  • 突兀浮图高:高耸的建筑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 纵横屏障大:自然的屏障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 鳞鬣树千章:树木如鳞片般丰富,象征生命的多样。
  • 泉流吐飞沫:泉水涌动,活力四射,体现自然之美。
  • 下注不测溪:溪流深不可测,象征未知的探险。
  • 沉沉气冥昧:深邃的气氛令人感到迷茫。
  • 倘燃牛渚犀:假如能点燃牛渚之犀,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百灵宛然在:灵鸟在此欢唱,寓意生命的和谐。
  • 羌山多灵奇:羌山的奇异景色,展现自然的神秘。
  • 策名此为最:把这地方称为最美的地方。
  • 何必御风行:不必借助风的力量,心灵已然自由。
  • 旷然天地外:心境广阔,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智慧相比较。
  • 拟人:让自然元素具备生命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展现出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神秘的自然景观,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由与智慧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智慧。
  • :代表变幻与自由。
  • :高耸的象征,表现自然的伟大。
  • :象征生命的源泉,活力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龙”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类的智慧
    C. 历史的悠久
    D. 生命的活力

  2. “何必御风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生命的迷茫

  3. 诗中提到的“羌山”主要代表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类的智慧
    C. 历史的深邃
    D. 生命的和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龙洞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神秘与探索,而后者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象瑛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 晚春寄微之并崔湖州 病中诗十五首。就暖偶酌戏诸诗酒旧侣 读邓鲂诗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 感苏州旧舫 伤春词 闰九月九日独饮 寄李蕲州 苏州故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严速 包含减的词语有哪些 目呆口咂 摛藻绘句 麻字旁的字 徙月 誓状 窃语私议 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计功行赏 梅苏 桃李门墙 兀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攸攸 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