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6:39
后院深沉景物幽,奇花名卉弄春柔。
翠华经岁无游幸,多少亭台废不修。
后院深邃幽静,景色迷人,奇花异草在春天里轻柔摇曳。
然而,翠绿的华丽经过岁月却没有游人来此欣赏,多少亭台楼阁都因年久失修而荒废。
本诗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园林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院和亭台的意象常常出现在诗词中,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追求。
赵构(1107年-1187年),即宋理宗,是南宋的皇帝,他在位时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作为一位诗人,赵构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政治、社会的思考。
《题马麟亭台图卷》创作于南宋时期,赵构在这一时期经历国家动荡,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相互交织,促使他创作这首诗,表达对美好景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后院的幽美景物,展现了一个静谧的春日场景。诗人以“后院深沉”开启,赋予后院一种深邃、宁静的特点,营造出一种逃离世俗喧嚣的理想空间。接下来的“奇花名卉弄春柔”,则通过奇花异草的描绘,突显出春天的生机与柔美,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力量。
然而,转折处“翠华经岁无游幸”,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尽管景物依旧美丽,但却无人欣赏,时间的流逝使得这些美好逐渐被遗忘。最后一句“多少亭台废不修”更是将这种荒凉推向高潮,亭台的废弃象征着文化的衰败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人在此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无情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美好与荒废之间的对立,诗人内心的感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在字里行间显露无遗,突显了人对美的向往与对时光无情的感叹。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喧闹的城市
B. 幽静的后院
C. 繁华的市场
D. 荒凉的山野
答案:B
在全诗中,诗人对哪些景物表达了惋惜之情?
A. 奇花异草
B. 高山流水
C. 亭台楼阁
D. 明月清风
答案:C
诗中提到的“翠华”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精美的建筑或风景
C. 美丽的花卉
D. 宁静的湖泊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