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3:52
雉兔者
作者:苏拯
所猎一何酷,终年耗林麓。
飞走如未空,贪残岂知足。
尝闻猎书史,可以鉴荣辱。
尝闻猎贤良,可以霸邦国。
如何纵网罗,空成肥骨肉。
和济俱不闻,曷所禳颠覆。
谁能为扣天地炉,铸此伤生其可乎!
这猎物是多么残酷啊,整年都在消耗山林。
飞走的鸟儿似乎在空中无所畏惧,贪婪地不知满足。
我曾听说猎取的书籍和历史,可以用来鉴别荣辱。
我也曾听说猎取贤良之士,可以用来统治国家。
然而,纵使设下重重网罗,最终只会留下肥大的骨头和肉。
和谐的声音都听不见,又如何能祈求消除动荡呢?
谁能在天地之间铸造出这种让生命受伤的器物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拯,唐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对人性的思考。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中期社会动荡,皇权与士人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诗人通过对猎物的描写,反映出对权力斗争与人性贪婪的深刻思考。
《雉兔者》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猎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贪婪的忧虑。开篇即以“所猎一何酷”揭示了猎人的无情与残酷,暗喻社会上权力者对弱者的压迫。诗中“飞走如未空”暗示猎物在面对危险时的无所畏惧,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在追求名利时的盲目与贪婪。
接下来的“尝闻猎书史,可以鉴荣辱”让人思考历史的教训,提醒人们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而“尝闻猎贤良,可以霸邦国”则揭示了对贤良之士的捕捉与利用,反映出政治权力与个人道德之间的矛盾。最后的“谁能为扣天地炉,铸此伤生其可乎”更是以质问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深深反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对猎物的悲叹,逐渐延伸至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借助猎物的遭遇反思社会的阴暗面,提醒人们珍惜自然与德行,警惕权力的腐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测试:
诗中“飞走如未空”意指什么?
“尝闻猎书史”中的“猎”字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诗人通过何种手法强调贪婪的无止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苏拯的《雉兔者》与杜甫的《兵车行》进行比较,两者均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性黑暗。苏拯侧重于对猎物的描绘,隐喻人类贪婪;而杜甫则通过对战争的描写,直接反映了人民的苦难。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主题相似,均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