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30:25

诗句

日观峰前访隐沦,岂同沮溺异人群。

轲能养浩雄能默,今复渊源见此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25

原文展示: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

日观峰前访隐沦,
岂同沮溺异人群。
轲能养浩雄能默,
今复渊源见此君。


白话文翻译:

在日观峰前拜访隐居的孙明复,
他与那些沉溺于世俗的人群是截然不同的。
轲(屈原)能够养浩然之气,而雄(毛遂)则善于沉默,
如今再次探访渊源,才见到这位君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隐沦:隐士,指隐居的人。
  • 沮溺:沉溺,指沉迷于世俗的生活。
  • :指屈原,古代著名诗人,象征高洁。
  • :指毛遂,性格沉稳而内敛。
  • 渊源:指深厚的源流,这里可解为对隐士的深刻理解。

典故解析: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因其忠诚而被贬,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悲愤的情感。
  • 毛遂:与屈原相对,代表了一种沉默而有力量的个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孔道辅,字子方,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多以隐逸和自然为主,常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的背景可能是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拜访隐士,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尊重,体现了对世俗繁华的看淡。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隐士孙明复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诗中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人的不同,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高洁与宁静。首句“日观峰前访隐沦”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隐士的生活与世俗的烦扰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岂同沮溺异人群”则直接指出隐士与沉溺于世俗的人群的不同,体现出隐士的独特和宝贵。

下半部分的“轲能养浩雄能默”则引入了历史典故,指出轲与雄各自的特质,进一步深化了隐士的内涵。最后一句“今复渊源见此君”则是对隐士人品的肯定与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其人格的尊重。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观峰前访隐沦:在日观峰前访求隐士,传达出寻求高洁之人的愿望。
  • 岂同沮溺异人群:强调隐士与那些沉迷于世俗的人的不同,暗示对世俗的不屑。
  • 轲能养浩雄能默:以屈原和毛遂为例,表明隐士的性格特质,既能表现豪放之气,也能保持沉默。
  • 今复渊源见此君:再次探访,见到隐士,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与对他深厚内涵的认可。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士与世俗人的对比,突显隐士的高尚。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屈原和毛遂来增强诗的深度。
  • 象征:隐士象征着理想人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崇敬,以及对世俗的批判,强调追求内心宁静与高尚品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观峰:象征清净与高远的境界。
  • 隐沦:喻指隐士生活的理想状态。
  • 浩然之气:象征着正直与雄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孔道辅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轲能养浩雄能默”中的“轲”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屈原
    • C. 孙子
    • D. 陶渊明
  3. 诗中隐士与世俗人群的对比体现了什么主题?

    • A. 财富
    • B. 高尚与低俗
    • C. 爱情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对比孔道辅的隐逸主题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均表现出对自然和高洁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偏向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而孔道辅则更关注隐士的内心世界与道德修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士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诗二首 其一 荔枝 久留少城 子云故居 新都驿远平轩 沱江 题三学山 诗二首 诗二首 龙多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包含衫的词语有哪些 目不识丁 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餐腥啄腐 漂泊无定 兔崽子 七事八事 亅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李郭同舟 趁步 反文旁的字 密处 无偏无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