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4:5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4:58:56
临江仙 春暮
燕子穿帘深院静,画阑飞絮蒙蒙。
砌苔柔绿衬残红。问春何处,移在柳阴中。
老至十分诗思减,膝间闲理丝桐。
曲终声尽意无穷。杜鹃开了,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暮色中的幽静景象:燕子在深深的院落中飞来飞去,细腻的春絮在画栏间飘散。青苔柔软的绿意映衬着残存的花红。我忍不住问春天何在,似乎它只留在柳树的阴影里。随着年岁渐长,我的诗兴也愈发减少,双膝之间随意地理着丝桐。音乐的最后一曲虽已结束,但心中的意境却无穷无尽。杜鹃花也已经开了。
善住,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丽。
这首《临江仙 春暮》写于春天的暮色,诗人借助春天的意象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感叹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诗以春暮的宁静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留恋。首句“燕子穿帘深院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静谧,燕子的飞舞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接下来的“画阑飞絮蒙蒙”则增添了梦幻的色彩,飞絮如同春天的思绪,轻柔而又缥缈。
“砌苔柔绿衬残红”中,诗人通过描写青苔与残红花朵的对比,传达了春天逐渐逝去的无奈与美丽。诗人不禁发问“问春何处,移在柳阴中”,将春天的象征与阳光、树影结合,表现出春天虽在,但似乎又隐约不见。
随着年岁渐长,诗人感叹“老至十分诗思减”,表达了对青春与创作激情的怀念。最后一句“曲终声尽意无穷”,则在音乐结束后,意境依然久久回荡,揭示了诗歌与人生的永恒交融,留下了深深的余韵。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创作灵感的渴望,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诗中“燕子穿帘”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感叹“老至十分诗思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杜鹃开了”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这些作品均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与人生哲思的深刻理解,具有相似的主题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