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1:42
临江仙
作者: 蔡伸 〔宋代〕
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
玉人相对绿尊前。
素娥有恨,应是妒婵娟。
人静小庭风露冷,歌声特地清圆。
醉红醺脸髻鬟偏。
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
昨夜是中秋节,今晚我再次仰望明月,看到的依旧是那轮圆月,象征着人们团圆的美好。
美人和我相对而坐,举杯共饮美酒。
那素娥(即月亮)心中或有怨恨,想必是因为嫉妒那美艳的嫦娥。
夜深人静,庭院里微风袭来,露水凉意袭人,歌声格外清脆悠扬。
我醉意朦胧,脸色红润,发髻微微散乱。
那轻薄的翠裙轻轻皱起,似乎是为了留住这仙境的美好。
蔡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情感真挚。
《临江仙》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佳节团圆之际,诗人借此机会抒发对团圆的向往以及对美人的赞美,表达了对月亮的情感寄托。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中秋节的描写,展现了团圆的主题。诗人在夜晚与美人共饮美酒的情景中,流露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月亮作为传统文化中团圆的象征,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亲情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提到的素娥与嫦娥,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中秋的清冷与人心的温暖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情。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团圆与孤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诗人在美丽的夜晚沉醉于自己的情感中,既有欣喜也有隐隐的忧伤,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的“素娥”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嫦娥”与哪个节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