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4:22
高宴诸侯张乐地,锦堂华烛蟠烟。
当筵歌舞假婵娟。病吟终少味,老醉不成颠。
高隐无言应念我,白头奔走山川。
熏梅染柳又催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在高朋满座的宴会上,乐声阵阵,装点着华丽的厅堂,烛光摇曳如烟。
在这样的场合,歌舞争妍,仿佛月下的美人。然而,因病吟唱已失去韵味,醉酒后更是无法自持。
隐居的高人无言以对,或许是想着我这位白发苍苍的游子,奔走于山川之间。
熏风中梅花香染柳绿,春天又催促着岁月流逝。归来的行人如同孤雁,思绪却在花前徘徊。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惭愧,明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入微。
《临江仙 四会柬亩》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诗人以宴会为背景,表达对人生无常、友人离散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临江仙 四会柬亩》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开篇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宴会场景,宴席上的喧闹与热闹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表面上高朋满座、歌舞升平,但诗人却因病而感到“病吟终少味”,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与失落。接下来,诗人提到“高隐无言应念我”,这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岁月如梭,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而“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则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现了人们在离别之后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对友人离散、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高宴”主要指什么?
A. 一场悲伤的离别
B. 盛大的宴会
C. 一次旅行
D. 一场演出
“病吟终少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厌倦
D. 忧伤
在诗中,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否定
B. 向往
C. 无所谓
D. 反感
答案:
两者都涉及到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