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4:32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作者: 祖咏 〔唐代〕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田园生活接近官员,欢庆游玩并不违背亲情。
晴朗的阳光照耀下,园林景色宜人,清明节的烟火刚刚点燃。
用文才来结交朋友,唯有品德才能成就邻里关系。
池水映照着窗前的晚霞,酒杯散发着药香和春天的气息。
檐前的花朵覆盖着地面,竹林外的小鸟在偷看人们。
何必去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深居而隐居呢?
作者介绍:祖咏,字德润,号白石,唐代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的欢庆场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人通过清明节的庆祝活动,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美好与亲情的融洽。首联写田园生活与官员的亲近,暗示了一种人际间的和谐关系;而“行乐不违亲”则突出了家庭与亲情的价值。接下来的两联通过自然景色与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人情的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诗中对清明节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节日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与追求。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权力的追求
“池照窗阴晚”中的“池”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池塘
C. 湖泊
D. 海洋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
A. 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B. 一种植物
C. 一个地名
D. 一种食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