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居三首》

时间: 2025-05-05 19:05:11

诗句

贵贱孰欣孰戚,穷通何损何加。

成毁举同堕甑,妍媸不属铅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05:11

原文展示:

山居三首
作者: 廖行之

贵贱孰欣孰戚,穷通何损何加。
成毁举同堕甑,妍媸不属铅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世间名利的思考。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谁能真正感到快乐或悲伤呢?在生死成败之间,究竟是得是失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呢?成就和毁灭都是同样的境遇,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华丽的外表。

注释:

  • 贵贱:指财富的多少,富贵与贫贱。
  • 欣戚:欣悦与悲戚,指情感的起伏。
  • 穷通:指贫穷与通达,表示生活境遇。
  • 成毁:成就与毁灭,指成功与失败。
  • 堕甑:甑是一种蒸饭的器具,堕甑即是指事情的最终归宿。
  • 妍媸:美丽与丑陋,指外表的好坏。
  • 铅华:铅华是指表面的华丽,象征浮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其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诗歌著称,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隐居山中时,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背景中,社会动荡与名利的争夺使得许多文人开始反思人生的真正意义,选择隐居以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山居三首》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世间名利的无常与虚幻。诗中“贵贱孰欣孰戚”开篇即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财富与贫穷真的能带来快乐或悲伤吗?诗人以此引导读者思考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非被外界的物质所左右。

接着“穷通何损何加”,进一步深化了对命运的思考,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似乎在生命的最终归宿面前都是平等的。诗人通过“成毁举同堕甑”的对比,指出成就与失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最终都将化为一堆尘土。

在最后一句“妍媸不属铅华”中,诗人再次强调外表的美丑都是虚幻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自我认知与超然。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贵贱孰欣孰戚:在财富与贫贱之间,谁能真正感到快乐或悲伤。
  2. 穷通何损何加:无论贫穷还是通达,生活的得失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3. 成毁举同堕甑:成就与毁灭都是同样的遭遇,最终都将归于一处。
  4. 妍媸不属铅华:美与丑并不重要,外在的华丽并不代表真正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贵贱”、“成毁”等,展现人生的无常。
  •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隐喻:用“堕甑”隐喻人生的终结,强调生命的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利的无常与虚幻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贵贱:象征社会地位与财富。
  • 穷通:代表人生的不同选择与道路。
  • 成毁: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相对性。
  • 妍媸:反映外在的表象。

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物质追求的超脱和对真理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贵贱孰欣孰戚”是在探讨什么主题? A. 财富的积累
    B. 生命的意义
    C. 人际关系

  2. “成毁举同堕甑”中的“堕甑”指的是什么? A. 失败的结果
    B. 生活的归宿
    C. 隐居的生活

  3. 诗中最后一句强调的是: A. 外表的华丽
    B. 内心的真实
    C. 社会的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

诗词对比:

  • 廖行之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廖行之更注重对名利的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廖行之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玄山观 送强甫赴漳粹二首 送玉融周医 十叠 怀人 岁晚书事十首 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 友人病痁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即将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盐厘总局 寿山福海 比物属事 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青衿子 私字儿的字 草头天子 甘棠之惠 明镜照形 霜简 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矢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包含祟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