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2:54
挽武宣教徯四首
作者:廖行之
生平耿耿不忘君,
位下才高气不群。
手取科名如拾芥,
眼高富贵等浮云。
只知世可行吾道,
其奈天将丧此文。
知遇莫酬今已矣,
篇诗聊寓一哀云。
我一生都铭记着您,您才华横溢气度非凡。
您那科举的名声如同捡起的芥菜一样简单,
您对富贵的看法就像浮云一般可笑。
只知道这个世界上我可以践行自己的理想,
却奈何天意要让我失去这样的文采。
如今知遇之恩已无可回报,
写这首诗也只能寄托我一腔的哀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科名如拾芥”暗示了科举制度的普遍性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诗中反映了士人对于名利的淡漠与追求理想的矛盾。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喜好诗文,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富有哲理和感伤。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武宣教徯生前的交往与怀念,表现了对朋友的敬仰与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与失落。
《挽武宣教徯四首》以深厚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武宣教徯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对其才华的钦佩。整首诗从第一句开始,便以“生平耿耿不忘君”表明自己的情感,接着描述了武宣教徯的非凡才华和气度,展现了他在诗人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诗中“手取科名如拾芥”,以生动的比喻抒发对武宣教徯才能的认可,同时也隐含了对科举制度的讽刺,表现出对官场名利的轻视与蔑视。接下来的“眼高富贵等浮云”,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名利的无所谓,显示出一种高洁的志向。
然而,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却道出了对命运的感慨“其奈天将丧此文”,表达了对武宣教徯才华被埋没的惋惜,揭示了个人理想与天命的无奈。最后两句“知遇莫酬今已矣,篇诗聊寓一哀云”,不仅是对武宣教徯的哀悼,更是对自身遭遇的感慨,流露出深切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钦佩,同时也揭示了对名利的看淡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手取科名如拾芥”是什么意思?
A. 科举很难
B. 科举成绩很容易取得
C. 科举制度非常重要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浮云”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名利的虚幻与无常
C. 朋友的忠诚
答案:B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追求财富
C. 友谊与人生的无奈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