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2:23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看斯人嵚嵜历落,不应寂寞如此。我为壮夫君白首,相见紫薇花底。三年矣但诉说,平生大抵劳薪耳。故乡千里,到月白风清,酒阑灯灺,梦断一竿水。风涛阔,几许躁鳞赪尾,浮沉毕竟何止。烟波着个忘机叟,鸥鹭同生怜喜。鱼不饵想得失,抛空老作天随子。凭谁呼起,把两鬓风尘,卅年心事,都共钓编委。
看这位朋友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不应如此寂寞。我已白发苍苍,却在紫薇花下与你相见。三年来只在诉说,平生大抵也只是忙忙碌碌。故乡遥在千里之外,月光皎洁,清风习习,酒已喝尽,灯光暗淡,梦境已断,仿佛只能依靠一根竹竿垂钓。风浪广阔,几许躁动的鱼尾在水中翻腾,浮沉的生活又何止于此。烟波浩渺,像个忘忧的渔翁,鸥鸟与我同生共喜。鱼儿无饵,自然想到得失,抛却一切,老来随遇而安。谁来唤醒我,把两鬓风尘,三十年的心事,统统交给钓鱼。
作者介绍: 蒋士铨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柔美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渔隐生活的向往与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这首词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沉浮的哲思与对故乡的眷恋。诗中的“嵚嵜”、“月白风清”等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艰辛,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诗人以渔翁的形象隐喻自己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渴望在喧嚣中寻求一份宁静。
词中“鱼不饵想得失,抛空老作天随子”一句,深刻反映了对得失的释然和对流逝岁月的感慨。这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亲近感,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超然的美感,给人以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得失、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希望在繁杂的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薇”象征什么?
“鱼不饵想得失”中的“得失”指的是什么?
诗中“三年矣但诉说”表明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