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明发龙川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30:34

诗句

山有浓岚水有氛,非烟非雾亦非云。

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34

原文展示:

山有浓岚水有氛,非烟非雾亦非云。
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

白话文翻译:

山上有浓厚的雾气,水中弥漫着气氛,这既不是烟,也不是雾,更不是云。北方人不理解南方的瘴气,只知道龙川就像你一样。

注释:

  • 浓岚:浓厚的雾气。岚指的是山间的雾气。
  • :气氛,指水中的湿气或雾气。
  • :瘴气,指潮湿、毒气等有害气体。
  • 龙川:地名,位于南方,特指龙川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身处龙川,观察到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结合自身的感受,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明发龙川二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南方特有气候的理解与感受。开头两句以浓岚和氛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展现了南方山水的独特魅力。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指代烟雾或云,而是通过“非烟非雾亦非云”的否定式表达,强调了气候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接下来的两句则从北方人的角度出发,表现出他们对南方瘴气的无知与误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地域文化差异。最后一句“只到龙川指似君”,则通过对比,赋予了龙川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既是地理的指代,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整个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有浓岚水有氛:描绘山与水的景象,浓岚和氛气交织,形成了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
  • 非烟非雾亦非云:反复否定,强调这种气候特征的独特性,增强了诗的韵味。
  • 北人不识南中瘴:指出北方人对南方特有气候的无知,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对立。
  • 只到龙川指似君:用“君”字表达了对龙川的深情,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川”比作“君”,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排比:通过“非烟非雾亦非云”的排比,强调了南方气候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南方特有气候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对地域文化差异的反思。诗人借助龙川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浓岚:象征自然环境的神秘与美丽。
  • :代表湿润的气候,体现南方的气候特征。
  • 龙川:不仅是地理名词,更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浓岚”指的是: A. 清晨的雾气
    B. 山间的雾气
    C. 细雨
    D. 太阳的光辉

  2. “北人不识南中瘴”这句的意思是: A. 北方人了解南方
    B. 北方人不理解南方的气候
    C. 北方人喜欢南方
    D. 北方人常常去南方

  3. “只到龙川指似君”中“君”指的是: A. 诗人
    B. 自然
    C. 朋友
    D. 龙川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明发龙川二首》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气候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宏大的山水气势。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1. 《杨万里诗文选》
  2. 《宋代诗词研究》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顶 庆充自黄山归,索其道中诗,书一绝问之 渚宫野步题芳草 巫山县 次韵汪仲嘉尚书喜雨 铁锡 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 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 秦楼月(寒食日湖南提举胡元高家席上闻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搔到痒处 支叶扶疏 音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香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打家劫盗 耳喑 见可而进 收生妪 缘分 巳字旁的字 市平 天壤之隔 仪閎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