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0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07:04
潮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
作者:梅尧臣
寒食二月三月交,红桃破纇柳染梢。
阴晴不定野云密,黕黕鼓声湖岸坳。
使君千骑出南圃,歌吹前导後鸣铙。
是时辄预车马末,倾市竞观民业抛。
竹亭临水美可爱,嗑咂草木皆吐苞。
游人春服靓妆出,笑踏俚歌相与嘲。
使君白发体尤健,自晨及暮奏酒肴。
尔辈少年翻易倦,倚席欠伸谁得教。
公虽不责以正礼,我意未容诚斗筲。
逡巡秉烛各分散,小人争路何呶呶。
寒食节在二月和三月交替之际,红桃花绽放,柳树的枝条也染上了春天的绿色。
天气阴晴不定,野外的云层密集,鼓声隐隐传来,湖岸的角落里回荡。
太守带着千骑出游南园,歌声和乐器声在前面引导,后面则是鸣响的铙。
这时我随马车走在队伍的后面,市民们纷纷前来观看,抛下了自己的生计。
竹亭临水而建,景色美丽可人,草木也在此时纷纷吐出新芽。
游人们穿上春装,打扮得体,欢笑着踩着俚歌,相互调侃。
太守虽然年纪已大,白发苍苍,但身体依旧强健,从早到晚都在享用酒肴。
你们这些年轻人却容易疲倦,懒洋洋地倚坐在席上,无人教诲。
公虽然不以正礼来责备我,但我心里不愿意容忍这种庸俗。
最后大家各自拿着蜡烛散去,小人们在路上争先恐后,喋喋不休。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明,号雪窗,晚号梅溪,宋代诗人,出生于潮州。梅尧臣的一生致力于文学和政治,擅长诗词,尤其是写景抒情,常以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寒食节,太守在南园设宴,梅尧臣陪同参加。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宴会的热闹场面,反映了人们欢庆节日的喜悦,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宴会的热闹。开篇即以“寒食二月三月交”引入,点明时节,接着描绘了桃花盛开、柳树新绿的春景,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诗中描写的“使君千骑出南圃”,生动地展现了太守的威风与宴会的盛况,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竹亭临水美可爱,嗑咂草木皆吐苞”一句,传达出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诗人以竹亭为背景,描绘了春景的清新与宜人,令人向往。而“游人春服靓妆出,笑踏俚歌相与嘲”则进一步渲染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展现了春游的乐趣。
在宴会的描写中,诗人对太守的尊敬与赞美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轻人的揶揄与失望,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思考。最后两句展现了宴会结束后的情景,体现了人们的急躁和追逐,形成了一种对比,增加了诗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欢乐,同时也对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诗人在欢乐的表面下,流露出对年轻人的无奈和对庸俗的拒绝,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寒食节通常在什么季节?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使君千骑出南圃”中的“使君”指的是谁?
A. 普通百姓
B. 文人
C. 太守
D. 游人
诗中提到的“竹亭”象征着什么?
A. 豪华
B. 清雅
C. 贫困
D. 热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