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高阳台 戊申清明》

时间: 2025-04-25 16:32:47

诗句

衔肉鸦盘,飞灰蝶舞,累累多少荒坟。

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

东风不管伤心地,放垂杨、冷眼窥人。

暗销凝,岸蓼汀蒲,都返春魂。

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

摇雨孤蓬,重来不是寻春。

无端逗起闲情绪,恨桃花、点缀柴门。

再休题,那里芳津,那日湔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32:47

原文展示

衔肉鸦盘,飞灰蝶舞,累累多少荒坟。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东风不管伤心地,放垂杨冷眼窥人。暗销凝,岸蓼汀蒲,都返春魂。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摇雨孤蓬,重来不是寻春。无端逗起闲情绪,恨桃花点缀柴门。再休题,那里芳津,那日湔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诗人看见衔着肉的乌鸦飞过,翩翩起舞的蝴蝶,心中感受到多少荒凉的坟墓。满地的芳草上沾染着几许悲伤的泪痕。东风似乎对伤心的地方毫不在意,冷冷地看着人们。暗淡的情绪消散,岸边的蓼草和蒲草重新唤醒了春的气息。平桥和曲水依旧存在,但欢乐的情绪却大为减退,酒杯也显得冷清。飘摇的孤蓬再也不是寻春的象征。无端间勾起了闲情逸致,恨桃花点缀在柴门旁。再也不想提及,那里的芬芳,那天洗裙的情景。

注释

  • 衔肉鸦盘:衔着肉的乌鸦,意指乌鸦在墓地周围翱翔,暗示着死亡和哀伤。
  • 飞灰蝶舞:形容蝴蝶在空中飞舞,色彩淡雅,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 累累多少荒坟:形容坟墓的数量之多,表现出清明时节扫墓的情景。
  • 芳草萋萋:形容芳草茂盛,生机盎然。
  • 东风不管伤心地:东风不在意人们的伤心,表现了一种无情的自然。
  • 垂杨冷眼窥人:垂杨树似乎在冷漠地观察着人们,增加了悲凉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斐仲,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戊申年(1768年)的清明节,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清明扫墓的背景,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及对生者情感的思考。诗中渗透着对生命无常和自然冷漠的感慨,反映了清代社会对传统习俗的重视与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高阳台 戊申清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清明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对生者情感的感慨。整首诗以乌鸦和蝴蝶为引,勾勒出一幅清明时节的图景,乌鸦的出现象征着死亡,而蝴蝶则代表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中“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的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生者在这个节日中的哀思。

此外,诗人通过“东风不管伤心地”的描述,表现了自然的冷漠与无情,人与自然的对立在这里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在表达清明节饮酒的习俗时,诗人却感到了一种疏离感,似乎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欢乐的气氛找回。最后,诗人对桃花的“恨”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美好瞬间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在抒情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衔肉鸦盘:乌鸦衔着食物,象征死亡的阴影。
  2. 飞灰蝶舞:蝴蝶轻盈地舞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3. 累累多少荒坟:坟墓的数量提醒人们面对死亡的现实。
  4. 芳草萋萋:春草繁茂,暗示生机与哀思并存。
  5. 东风不管伤心地:自然界不理会人类情感的冷漠态度。
  6. 放垂杨冷眼窥人:垂杨树冷漠地观察人类的悲伤。
  7. 暗销凝:情绪的消散与凝聚,表现诗人的内心挣扎。
  8. 岸蓼汀蒲,都返春魂:春天的回归,象征着生命的再生。
  9. 平桥曲水依然在:自然景观不变,但人心却已冷落。
  10. 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欢乐减少,酒杯显得冷清。
  11. 摇雨孤蓬:形容孤独的心境,无法再寻回往日的快乐。
  12. 无端逗起闲情绪:无缘无故地被思绪牵引。
  13. 恨桃花点缀柴门: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14. 再休题:不再追问过去的美好。
  15. 那里芳津,那日湔裙: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灰蝶舞”形象地比喻了生命的脆弱。
  • 拟人:如“东风不管伤心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扫墓场景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者情感的思考。诗人对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冷漠感到无奈,同时又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死亡与哀悼。
  • 蝴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芳草:象征生机与哀思并存。
  • 垂杨:象征自然的冷漠和对人类情感的漠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衔肉的鸟是什么?

    • A. 麻雀
    • B. 乌鸦
    • C. 鹰
  2.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 A. 赏花
    • B. 扫墓
    • C. 游玩
  3. “东风不管伤心地”反映了什么?

    • A. 自然的冷漠
    • B. 人的欢乐
    • C.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表现战争带来的凄凉。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春天的美好景象,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明节的文化与习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寄北客 赠王隐者山居(一作赠隐者) 访道者不遇(一作访僧不遇) 夜寻僧不遇(一作夜寻僧,僧游山未归) 客中 过侯王故第 送客东归 别故人 赠王道士 与僧话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汤饼之会 炙手而热 同字框的字 彭亨 病字头的字 看人下菜碟 丢开头的成语 分斤拨两 瞿麦 明镜不疲 慷慨赴义 王时 快人快事 身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