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32:47
衔肉鸦盘,飞灰蝶舞,累累多少荒坟。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东风不管伤心地,放垂杨冷眼窥人。暗销凝,岸蓼汀蒲,都返春魂。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摇雨孤蓬,重来不是寻春。无端逗起闲情绪,恨桃花点缀柴门。再休题,那里芳津,那日湔裙。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诗人看见衔着肉的乌鸦飞过,翩翩起舞的蝴蝶,心中感受到多少荒凉的坟墓。满地的芳草上沾染着几许悲伤的泪痕。东风似乎对伤心的地方毫不在意,冷冷地看着人们。暗淡的情绪消散,岸边的蓼草和蒲草重新唤醒了春的气息。平桥和曲水依旧存在,但欢乐的情绪却大为减退,酒杯也显得冷清。飘摇的孤蓬再也不是寻春的象征。无端间勾起了闲情逸致,恨桃花点缀在柴门旁。再也不想提及,那里的芬芳,那天洗裙的情景。
钱斐仲,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戊申年(1768年)的清明节,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清明扫墓的背景,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及对生者情感的思考。诗中渗透着对生命无常和自然冷漠的感慨,反映了清代社会对传统习俗的重视与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高阳台 戊申清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清明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对生者情感的感慨。整首诗以乌鸦和蝴蝶为引,勾勒出一幅清明时节的图景,乌鸦的出现象征着死亡,而蝴蝶则代表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中“芳草萋萋,染它几许啼痕”的描写,更是让人感受到生者在这个节日中的哀思。
此外,诗人通过“东风不管伤心地”的描述,表现了自然的冷漠与无情,人与自然的对立在这里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平桥曲水依然在,但欢情顿减,疏了清樽”,在表达清明节饮酒的习俗时,诗人却感到了一种疏离感,似乎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欢乐的气氛找回。最后,诗人对桃花的“恨”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美好瞬间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在抒情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扫墓场景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者情感的思考。诗人对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冷漠感到无奈,同时又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珍惜。
诗中衔肉的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东风不管伤心地”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