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8:51
虞美人 柳
作者: 唐圭璋 〔近代〕
江南二月莺声乱。
花外飘金线。
拍天水与画桥平。
和雨和烟依约不分明。
西风一箭成迟暮。
消得斜阳顾。
背人已自不胜愁,
那有心情再系木兰舟。
在江南的二月,黄莺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
花瓣在空中飘舞,仿佛金色的丝线。
湖水拍打着桥面,像是一幅画,
细雨与轻烟交融在一起,恍惚间难以分清。
西风一箭般地射来,带来了暮色的降临。
斜阳下的景色让我心中感到失落。
背影已经无法承受心中的愁苦,
更无心情再去系上那木兰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唐圭璋(1880-1949),字梦白,号秋水,江苏人。是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词曲,对传统文化有深厚造诣。他的诗风常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往昔的怀念。
《虞美人 柳》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哀愁的词作,诗人在描写江南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以“江南二月莺声乱”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莺声与花瓣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然而,随着诗意的推进,景色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西风、斜阳等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感叹美景的同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无奈。
词中“背人已自不胜愁”一句,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的愁苦似乎早已超出了周围美景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最后一句“那有心情再系木兰舟”则是对离别的无奈与无情的感慨,暗示着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江南二月莺声乱”中的“莺”指的是哪种鸟?
诗中提到的“木兰舟”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唐圭璋的《虞美人 柳》在意象上更为生动,情感表达更为直接。李清照的作品则多了一份细腻与婉约,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