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5:33
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
作者: 刘辰翁(宋代)
湿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沈沈雨。
眼前儿女意堪怜。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
今年十七望。
当年知道晴三鼓。便似佳期误。
笑他拜月不曾圆。
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
全诗翻译:
湿漉漉的云层在三更时分仿佛要吐露出皎洁的月光,但如今却更显得沉沉的雨水。
眼前的儿女情怀让人心生怜惜,未来的明朝或后日、明年又能如何呢?
今年我十七岁,在这时候仰望明月。
往年在三更时分就能看到晴朗的天空,却仿佛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我嘲笑那些在月下拜月的人,他们却没有圆月的陪伴。
如今我只能在北方仰望,心中感到凄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辰翁是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壬午年中秋,正值阴雨天气,月亮未能如愿显现。诗人通过对雨后不见月的描写,表达了对错过美好时光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刘辰翁的《虞美人》在写作手法上展现了其深厚的诗歌功底,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秋时节的孤寂与惆怅。开篇以“湿云待向三更吐”描绘出阴雨天气,暗示着月亮的缺席,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眼前儿女意堪怜”一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对年轻人情感的同情,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当年知道晴三鼓”一语回忆往昔,感叹时光荏苒,似乎暗示着青春年华的短暂和珍贵。诗的后半部分,笑他拜月不曾圆,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反映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将个人的情感提升至普遍的生命体验,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雨夜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境地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湿云待向三更吐”中的“湿云”指的是:
A. 干燥的天气
B. 阴雨天气
C. 晴朗的天空
诗中提到的“拜月”是指什么?
A. 祭拜神明
B. 中秋节的习俗
C. 晚上的聚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