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0:03
孤影长羁,双眉时结。
魂灵不怕关河截。
野桥南去不逢人,
朦胧一片杨花雪。
问有谁应,愁难自说。
杜鹃窗外空啼血。
道不如归去怎生归,
银骢又秣三更月。
我独自一人,长久羁绊,眉头时常紧锁。
我的灵魂不怕被关河阻隔。
沿着南边的野桥走去,却不见一个行人,
朦胧的景象中像是一片杨花飘雪。
我问有谁能够回应我的愁苦,难以自述。
窗外的杜鹃空啼,似在哭泣自己的血泪。
不如早早归去,怎样才能回去呢?
银色骏马又在三更月下喂食。
作者介绍:沈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纠结,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
《踏莎行·旅梦》是一首将孤独与思乡交织的词作。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影,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映,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隐喻。诗的开头通过“孤影长羁”直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力感。接下来的“魂灵不怕关河截”,则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尽管外界环境阻碍重重,他依然坚守内心的信念。
“野桥南去不逢人”通过意象的描绘,增添了旅途的凄凉与孤寂。这里的“杨花雪”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惆怅。后半部分“问有谁应,愁难自说”更是表露了诗人对情感寄托的渴望,杜鹃的啼鸣增添了悲伤的气氛,似乎在诉说他心中的哀伤与无奈。
最后的“道不如归去怎生归”,是对未来的思考与无奈,银骢在三更月下的意象则传达出归家的渴望与对不确定未来的迷惘,整体上寓意深刻。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思乡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旅途的无奈与对归家的渴望,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鹃”在窗外啼血,象征什么?
A. 归乡的希望
B. 内心的悲伤
C. 自然的美丽
D. 旅行的快乐
答案:B
“孤影长羁”中的“长羁”意指什么?
A. 长时间的自由
B. 长时间的束缚
C. 长时间的旅行
D. 长时间的欢乐
答案:B
诗人对归家的态度是?
A. 渴望与无奈
B. 愉快与满足
C. 忘却与逃避
D. 不屑与轻视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