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5:49
过天井关 其三
作者:刘秉忠 〔元代〕
青楼歌舞碧城春,
王谢风流日斗新。
洛下残花犹殢客,
璠间馀酒也狂人。
无田易佩苏秦印,
有扇难遮庾亮尘。
白昼锦衣多睥睨,
一廛何处不安贫。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青楼歌舞,繁华似锦,王谢家族的风流才子们更是争奇斗艳。然而,在洛阳的残花中,依然有醉客留连忘返;璠间的酒杯中,醉得狂放不羁。没有田地的人可以轻易佩戴苏秦的印章,有扇子的人却难以遮挡庾亮的尘土。白天穿着华丽锦衣的人多是目中无人的傲慢者,街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对贫困的无奈与焦虑。
刘秉忠,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期,以其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常结合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之时,青楼文化盛行。诗人通过描写歌舞与饮酒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华与贫富差距,表现了对繁华表象下人们内心挣扎的敏锐洞察。
《过天井关 其三》展现了元代社会的繁华与流动,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将青楼的歌舞与王谢家族的风流巧妙结合,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却又透着忧伤的春天画面。诗中涉及的“青楼”不仅是欢愉的象征,更暗含了对那种表面繁华的讽刺;“残花”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感叹。通过洛下的残花和璠间的余酒,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特别是“无田易佩苏秦印,有扇难遮庾亮尘”,则展现了对身份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们对权势的渴望。结尾处的“白昼锦衣多睥睨,一廛何处不安贫”,更是道出众人内心的焦虑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歌透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深刻地融合在一起,令人深思。
整首诗歌展现了对繁华背后人们内心的孤寂与无奈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的浮华与不平等,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青楼”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苏秦印”代表什么?
诗人通过“残花”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