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6:32
作者: 吕直夫 〔宋代〕
征鞍带月,浓露沾襟袖。
马上轻衫峭寒透。
望翠峰深浅,忆着眉儿,
腰肢袅,忍看风前细柳。
别时频嘱付,早寄书来,
能趁清明到家否。
这言语,便梦里也在心头,
重相见不知伊瘦我瘦。
纵百卉千花已离披,
也趁得酴醿牡丹时候。
骑马出征,月光照耀,厚重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襟。
轻薄的衣衫在寒风中透出凉意。
遥望那翠绿的山峰,深浅不一,
想念着你的眉目,
腰肢轻盈,忍不住看那风中的细柳。
分别时频频嘱托,希望能早寄信来,
能在清明时节回到家吗?
这些话语,即使在梦中也萦绕在心头,
再相见时不知道你我是否都瘦了。
纵然百花千卉已然凋零,
也要等到酴醿和牡丹盛开的时节。
作者介绍: 吕直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月夜的征途中,透过寒冷的气候,展现了他对爱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征鞍带月”引入,描绘出了一幅骑马出征、月光洒落的画面,浓露沾湿了衣襟,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伤感。接着,诗人通过“望翠峰深浅”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爱人的思念。“忆着眉儿,腰肢袅”则是对爱人身姿的细腻描写,突显了情感的温柔与细腻。
在表达思念的同时,诗人也提到“别时频嘱付,早寄书来”,反映出对未来联系的期望和对重聚的渴望。诗的最后,尽管“百卉千花已离披”,却依然期待着春天花开的美好时刻,将思念与希望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坚韧而美丽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展现了人类情感的细腻与坚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翠峰”象征什么?
“忍看风前细柳”中的“细柳”代表什么?
诗人希望在什么时候回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洞仙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表达离愁别绪方面的异同,吕直夫的描绘更为细腻,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女性的柔情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