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5: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01:14
绣节当年立碧霄,至今遗爱蔼欢谣。
云烟何止能开霁,山岳曾闻亦动摇。
纵未振衣华表著,不应分席混渔樵。
馀干宰士今乔固,定有诗筒慰寂寥。
在绣节那年,他曾在碧空中立下伟业,至今留下的情怀和欢声笑语依然温暖。
云烟飘渺,岂止于能带来晴朗的天气,连高山也曾为他的事迹而动容。
即使没有披上华丽的衣裳,身居高位的他也不该与渔樵混为一谈。
如今的宰相依旧高大威严,定会有诗篇来抚慰他的孤独寂寥。
诗中提到的“绣节”与“碧霄”可与古代节庆仪式相联系,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和美好的人生追求。而“云烟”“山岳”则暗示着人们对伟人及其功绩的敬仰和传承。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权势者的期望与对平民生活的理解。
赵汝腾,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其诗作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理想。
此诗创作于赵紫薇担任湖南刑使时期,反映了赵紫薇在任职期间为民众所做的贡献,以及他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地位。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形象。开篇以“绣节当年立碧霄”引入,表达了对过往辉煌成就的怀念,接着通过“云烟何止能开霁”展现了成就的深远影响,强调了云烟与山岳的动摇,暗示着其影响力之广。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表明即使身处高位,内心的孤独感也是难以避免的,最后以“定有诗筒慰寂寥”收尾,表达了对文学的寄托与慰藉。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对权势的思考以及对文学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绣节”指的是:
A. 一种花纹
B. 古代节日
C. 一种食物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华表”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权力与成就
C. 个人情感
答案:B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失落感
B. 对历史的追忆与理想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B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同样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心的结合;而赵汝腾的《诇湖南刑使赵紫薇》则通过历史人物的成就反映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