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永阳文献录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3:30:14

诗句

冢中夷蹠同枯骨,身后逢干享令名。

读遍永阳文献录,可怜齰舌老司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14

原文展示:

冢中夷蹠同枯骨,身后逢干享令名。
读遍永阳文献录,可怜齰舌老司成。

白话文翻译:

在坟墓中,夷族和骸骨同在;在身后,干戈相逢,享受着名声。
读完《永阳文献录》,真让人怜惜那口齰舌的老司成。

注释:

  • : 坟墓。
  • 夷蹠: 指夷人和尸体,这里用以比喻死去的人。
  • 枯骨: 干枯的骨骼,指已故的人。
  • 身后: 指死后,身后所遭遇的情况。
  • 逢干: 遇到战争或冲突。
  • 享令名: 享受着名声或荣耀。
  • 读遍: 全部阅读。
  • 永阳文献录: 一部古代文献,可能是对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记载。
  • 齰舌: 指口齰、言辞,通常形容说话不清或口吃。
  • 老司成: 可能指的是某个老者,或是对某位有名气的人物的称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腾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以情感深邃和意境丰富而著称。他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中期,社会动荡,文化繁荣。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社会动荡时期,作者通过对古文献的阅读,反思历史与人事,表达了对名声与死亡的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无奈。

诗歌鉴赏:

《题永阳文献录 其二》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冢中夷蹠同枯骨”展示了生死的无常,强调了人类最终都会归于尘土,成就与荣华都无法长存。接下来的“身后逢干享令名”,则反映了人在生前的追名逐利与身后名声的对比,似乎在质疑名声的真实价值。诗的后半部分“读遍永阳文献录”,表达了对历史文献的阅读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怜惜,尤其是提到“可怜齰舌老司成”,更是对那些因舌头不便而难以成名的人的悲叹。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古籍的感慨,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冢中夷蹠同枯骨”:在坟墓中,夷族的尸体与枯骸同存,强调了死亡的平等。
    2. “身后逢干享令名”:死后回顾,发现名声与生前的冲突,似乎在反思名声的得失。
    3. “读遍永阳文献录”:全读完这些古文献,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4. “可怜齰舌老司成”:对那些因口吃而不能成名的人表达同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 “夷蹠同枯骨”用以比喻死亡的无常。
    • 对仗: 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节奏感与对比效果。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生死与名声的关系,反映了对历史与人性的深思。通过对古籍的阅读,表达了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反思。

意象分析:

  • : 象征死亡与归宿,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夷蹠: 代表了曾经的存在与现在的逝去。
  • 令名: 象征人们对名声的追逐与向往。
  • 文献录: 代表历史的积淀,承载着过去的种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冢中夷蹠同枯骨”中的“冢”指什么?
    A. 生命
    B. 坟墓
    C. 名声
    D. 书籍

  2. “可怜齰舌老司成”中的“齰舌”指的是什么?
    A. 说话不清
    B. 书籍
    C. 古人
    D. 名声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对比《题永阳文献录 其二》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涉及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沉重,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悲伤,而赵汝腾则是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名声的质疑。

参考资料:

  • 赵汝腾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文献与历史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汀州道中宿杨氏田舍 送王府尹致仕 送训导曾谨之泗州 晓登韬光绝顶 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三十韵 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 其四 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 其三 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 其二 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 其一 西溪山庄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择主而事 爿字旁的字 春色撩人 子字旁的字 楚峡 冷窗冻壁 包含针的词语有哪些 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鸠僭鹊巢 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敢不如命 方字旁的字 烦悉 生子痴,了官事 掠笞 心逸日休 丨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