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人筑室将毕道祖亦作宅基治园作四诗示道祖》

时间: 2025-04-25 22:31:24

诗句

世事只如许,幽居诚乐哉。

报安知楚竹,索笑得江梅。

岸放平湖入,窗邀远岫来。

两家车马地,莫遣染苍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1:24

原文展示

世事只如许,幽居诚乐哉。
报安知楚竹,索笑得江梅。
岸放平湖入,窗邀远岫来。
两家车马地,莫遣染苍苔。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事物不过如此,隐居在此实在是快乐啊。
问候安好,怎能不知那楚地的竹子,想要寻欢就能得到江边的梅花。
湖水平静地流入岸边,窗外邀来远处的山岚。
这里车马相交之地,不要让青苔沾染了它。

注释

  • 世事:世间的事情,指人生或社会的纷扰。
  • 幽居:隐居,生活在安静、偏远的地方。
  • 楚竹:指的是楚地的竹子,楚地即今湖北一带,竹子为此地所特有。
  • 江梅:江边的梅花,象征着优雅和高洁。
  • 平湖:平静的湖面,象征宁静。
  • 远岫:远处的山峰,给人以悠远、秀美的景象。
  • 苍苔:青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象征着荒废或被忽视的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楚竹”和“江梅”分别代表了地理和文化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隐居生活的一段时间,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前两句开篇即抒发了对世事的感慨,表达了在幽静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感。通过对“楚竹”和“江梅”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与情感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借助平湖与远岫的意象,构建出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面。诗中提到的“车马地”,暗示着人世的繁忙与浮躁,而“莫遣染苍苔”则是对环境的呵护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描绘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世事只如许,幽居诚乐哉。”:世间的事情不过如此,隐居的生活确实让人感到快乐。
    • “报安知楚竹,索笑得江梅。”:问候安好,怎能不知道楚地的竹子,想要寻欢就能得到江边的梅花。
    • “岸放平湖入,窗邀远岫来。”:湖水平静地流入岸边,窗外邀请远处的山影。
    • “两家车马地,莫遣染苍苔。”:这里是车马相交的地方,勿让青苔沾染了它。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的韵律美和形象美。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世事:象征纷扰与复杂。
    • 幽居:象征宁静与自在。
    • 楚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江梅:象征优雅与清新。
    • 平湖远岫:象征平和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竹”象征什么?

    • A. 高洁
    • B. 繁华
    • C. 冒险
      答案:A. 高洁
  2. 诗人在诗中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逃避
    • B. 向往
    • C. 无所谓
      答案:B. 向往
  3. 诗中提到的“青苔”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荒废
    • C. 繁荣
      答案:B. 荒废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静夜思》李白的作品,感受其对自然和隐居境界的抒发。

  • 诗词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但更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河桥春别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 其二 静坐 五哀诗 晁大夫 景福东厢诗·未开木芙蓉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首 君倚示诗有归吴这兴为诗三十二韵以赠 谏院题名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拔来归 盘话 庸懦无能 三撇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一麾出守 委意 长字旁的字 钻穴逾垣 辰字旁的字 茧子 阜字旁的字 计日指期 崫祒 深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