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0: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07:09
山堂
作者: 张镃 〔宋代〕
芒鞋疎笋篱东,
惯得苍苔把径封。
已愧君诗足真味,
尚将鸡肋较驼峰。
在篱笆东边,穿着草鞋,走过稀疏的竹笋;
习惯了青苔把小路封住。
已经觉得君子的诗作真是有味无比,
还要拿鸡肋与骆驼的峰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通,号山堂,南宋诗人,生于士大夫家庭,以清新俊逸、自然洒脱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自我反思,表露出对当时社会与文化的思考,借此抒发个人情感。
《山堂》是张镃的一首极具个人风格的田园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开篇以“芒鞋”和“疏笋”入手,展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提到“苍苔把径封”,表现出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静谧,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已愧君诗足真味”,是对他人作品的自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诗作的怀疑与不满。这里的“鸡肋”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价值的自我否定,显示出他对于艺术追求的执着与不安。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哲思,仿佛是在诉说着诗人在对比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渺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芒鞋”象征了什么?
“鸡肋”在诗中指代的是:
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张镃更加强调自我反思与对艺术的追求,而王维则是对自然景色的品味与赞美。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