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咏一百首·辕固》

时间: 2025-04-26 23:23:33

诗句

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

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3:33

原文展示

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
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临着公孙子(公孙鞅)的挑战,虽然他声势浩大,声名显赫,却不知道自己在前线讨论问题时,根本无法与黄生(黄宗羲)相提并论。

注释

  • 公孙子:指公孙鞅,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变法治国。
  • 堂堂:形容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 直声:意指清白正直的名声或言辞。
  • 黄生:指黄宗羲,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以批判专制和提倡变法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见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声望与影响,反映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面折公孙子”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展现出一种对公孙鞅的反思与批判。诗中“堂堂负直声”一语,传递出诗人对名声与实质的深刻思考,强调了表面声势与真实影响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了在历史长河中,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物并非总是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自省,反映出诗人对于政治、历史的思考和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体悟。诗人在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展现出对时代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面折公孙子:面临公孙鞅的挑战,暗示一种对权威的反思。
  2. 堂堂负直声:形容他气势不凡,但只是一种表象。
  3. 安知上前议:不明白在现实中讨论问题的复杂性。
  4. 那复有黄生:黄宗羲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历史责任。

修辞手法

  • 对比:公孙子与黄生的对比,强调不同历史人物的影响力。
  • 象征:公孙子象征权威,而黄生代表真正的智慧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名声与真实之间的矛盾,表达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孙子:象征着权威与变革。
  • 黄生:象征着真正的智慧与理想主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公孙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法家代表
    B. 道家代表
    C. 儒家代表

  2. 诗中提到的“黄生”象征着什么? A. 权威
    B. 真正的智慧
    C. 个人英雄主义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威的盲目崇拜
    B. 名声与真实的矛盾
    C. 对个人奋斗的赞美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刘克庄《辕固》陆游《秋夜将晓》:前者强调历史的反思,后者则关注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环境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食楞梅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 念往 游东山 田舍 张德夫园亭八咏·兼远 山间偶成二绝 贺吴兴郡王生日 张德夫园亭八咏 其一 梅隐 偶行后圃成三绝 病中即事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诵讲 匕字旁的字 秋毫之末 交头互耳 矛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一夜夫妻百日恩 无可争辩 口供 块儿八毛 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祖期 艰苦涩滞 立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閠字旁的字 两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