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浔阳送别图》

时间: 2025-05-09 00:26:55

诗句

寂寞浔阳白司马,青袗掩骭官僚下。

献纳亲会批逆鳞,忽以谗言弃于野。

当时藩镇在谋逆,谋以如公不易得。

欲济时难须异才,琐尾小人有何益。

谠言不用时事危,忠臣志士最堪悲。

一曲琵琶泪如把,况是秋风送别时。

是非公论日纷纷,不在朝廷在野人。

他日江州茅屋底,年年伏腊赛鸡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6:55

原文展示:

寂寞浔阳白司马,
青袗掩骭官僚下。
献纳亲会批逆鳞,
忽以谗言弃于野。
当时藩镇在谋逆,
谋以如公不易得。
欲济时难须异才,
琐尾小人有何益。
谠言不用时事危,
忠臣志士最堪悲。
一曲琵琶泪如把,
况是秋风送别时。
是非公论日纷纷,
不在朝廷在野人。
他日江州茅屋底,
年年伏腊赛鸡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了在浔阳的寂寞情景,白司马在此地感到孤独。青袗遮掩了官僚的细腿,献纳和亲会批评那些逆臣,结果却因谗言被抛弃。那时的藩镇正在谋划叛乱,像他这样的忠臣实在难得。想要改变时局,必须依赖不同才能的人,琐屑的小人又有什么用处呢?当谠言被忽视时,时局变得危险,忠臣和志士的悲哀最为深重。一曲琵琶伴着泪水,尤其是秋风送别之际。是非之言在日常中纷纷扰扰,不在朝廷之中,而在于野人之间。将来在江州的茅屋底下,年年都要在腊月里赛鸡和豚。

注释:

  • 寂寞:寂静孤独,形容白司马的孤独感。
  • 青袗:青色的长袍,象征官员的身份。
  • 逆鳞:比喻触犯权贵或不当之事。
  • 谗言:指诽谤中伤的言语。
  • 藩镇:指地方的军阀。
  • 谠言:正直的言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才情和风流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作品兼具文采和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明代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忠臣的悲哀与对谗言的痛恨,以及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浔阳送别图》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送别场景,传达了诗人对忠臣志士遭受不公的深切同情和对时局的无奈。开篇以“寂寞”二字引入,直接表达了白司马在浔阳的孤独之感。同时,诗中提到的“青袗掩骭”暗示了官员的伪善,表面上衣着光鲜,内心却充满了阴暗。随后,诗人通过“谗言弃于野”的描述,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和对忠诚的迫害。

此外,“欲济时难须异才”一句,强调了在政治动荡的时刻,真正有才能的人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而小人则无济于事。诗人通过琵琶声和泪水,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悲伤情绪,尤其是在秋风萧瑟的背景下,显得愈发沉重。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具感染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寞浔阳白司马:描绘白司马身处浔阳的孤寂情景。
  2. 青袗掩骭官僚下:暗示官僚的伪善和表面光鲜。
  3. 献纳亲会批逆鳞:表示对权贵的惧怕和对忠诚的批评。
  4. 忽以谗言弃于野:忠臣被谗言所害,遭到抛弃。
  5. 当时藩镇在谋逆:描绘了动荡的政治环境。
  6. 谋以如公不易得:像白司马这样的忠臣难以得之。
  7. 欲济时难须异才:强调在困境中需要杰出的人才。
  8. 琐尾小人有何益:小人对于时局没有任何帮助。
  9. 谠言不用时事危:正直的言论被忽视,局势变得危险。
  10. 忠臣志士最堪悲:忠臣和志士的悲哀最为沉重。
  11. 一曲琵琶泪如把:琵琶声伴随泪水,感情愈发浓烈。
  12. 况是秋风送别时:在送别时,秋风使得悲伤更为明显。
  13. 是非公论日纷纷:关于是非的争论在不断加剧。
  14. 不在朝廷在野人:是非之言不在权力中心,而在小民之间。
  15. 他日江州茅屋底:预示未来的生活环境。
  16. 年年伏腊赛鸡豚:描绘节日的习俗,暗示未来的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忠臣比作珍贵的才华,突出其稀有。
  • 对仗:如“谠言不用时事危”与“忠臣志士最堪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秋风、琵琶、泪水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悲伤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忠臣的悲哀和政治环境的批判,表达了对不公正现象的愤慨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人希望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引起世人的关注,唤醒人们对真理和忠诚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浔阳:代表着孤独和离别的地方。
  • 琵琶:象征着悲伤和情感的宣泄。
  • 秋风: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忠臣:象征着正义和理想,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谗言弃于野”指的是什么? A. 忠臣被抛弃
    B. 小人得志
    C. 权贵受损

  2. “欲济时难须异才”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小人有用
    B. 需要杰出的人才
    C. 忠臣不重要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李白的《送友人》:描绘离别情感,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比较《浔阳送别图》和《春望》,两者都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及个人的孤独,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忠臣的同情,后者则是对国家沦陷的痛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唐寅与他的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绝 西域寺 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聊题两绝 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在西国怀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 题马云逵像 闻陆既藩柩归吊之 飞鸿响远音 山中寄外 其四 山中寄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谑笑科诨 问十答十 平平整整 耳刀旁的字 扫帚星 士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白龙微服 翻刻 皿字底的字 说帖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骊体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军临城下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附卷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