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7:30
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波一片。山如黛,月如钩。笙歌散,梦魂断,倚高楼。
梧桐树叶纷纷落下,蓼花盛开在秋天。烟雾刚刚变冷,雨水刚刚停歇,萧条的景物让人倍感愁苦。人走后,心中积压了多少怨恨,燕子和鸿雁远去,羌笛的哀怨声满耳,淡淡的澄波无边无际。远山如黛,明月如钩。乐声渐散,梦魂断绝,独自倚靠在高楼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仲明,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兼擅诗、文,风格细腻,情感丰富。他的词作多描绘离愁别恨,富有音乐性。
创作背景: 《芳草渡》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时代,作者常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芳草渡》以其清新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孤独。诗的开头以“梧桐落,蓼花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紧接着的“烟初冷,雨才收”则进一步渲染了气候的变化带来的忧愁。诗中反复提到的“人去后,多少恨”,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切哀伤与心中难以释怀的怨恨。
接下来的“燕鸿远,羌笛怨”通过自然景物与音乐的结合,深化了作者的情感,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的后半部分“山如黛,月如钩”,描绘出了一幅恬静却又孤独的夜景,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与离别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词人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现了唐代人面对变故时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怨
C. 平静
D. 愤怒
“月如钩”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明亮
B. 残缺
C. 圆满
D. 朦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芳草渡》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