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兰花慢 晓过卢沟》

时间: 2025-05-04 11:36:36

诗句

上卢沟一望,正红日、破霜寒。

尽渺渺飞烟,葱葱佳气,东海西山。

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

柳外弓戈万骑,花边剑履千官。

寒窗萤雪一生酸。

富贵几曾看。

问今日谁教,黄尘匹马,更上长安。

空无语,还自笑。

恐当年、贡禹错弹冠。

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6:36

诗词名称: 木兰花慢 晓过卢沟

作者: 刘敏中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上卢沟一望,正红日破霜寒。尽渺渺飞烟,葱葱佳气,东海西山。
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柳外弓戈万骑,花边剑履千官。
寒窗萤雪一生酸。富贵几曾看。问今日谁教,黄尘匹马,更上长安。
空无语,还自笑。恐当年贡禹错弹冠。
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


白话文翻译

从卢沟向远处眺望,正是红日升起,驱散了霜冷。烟雾弥漫,清气袭人,东海与西山交相辉映。
依稀看到玉楼在飞舞,似乎在五云深处的天关。柳树之外,万骑骑兵,剑履华丽的官员成群。
寒窗下,萤火虫与雪花交织,人生的酸涩滋味。富贵几度可曾看见?问如今谁能教导,黄土漫天的马背上,更往长安而去。
无话可说,却自笑。恐怕当年贡禹错过了升迁的机会。
打算把这繁华的风景,和诗句一同装满马鞍。


注释

  • 卢沟:指卢沟桥,位于北京,历史悠久。
  • 红日破霜寒:形容朝阳升起,驱散了寒霜。
  • 渺渺飞烟:形容远处烟雾缭绕,景色朦胧。
  • 玉楼:指华美的楼阁,象征繁华的生活。
  • 天关:可能指天际的景色或神秘的境地。
  • 弓戈万骑:形容战马成群,代表着军事力量。
  • 寒窗萤雪:比喻在艰难环境中求学的生活,萤火虫和雪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贡禹:指的是古代的贡士,典故提到贡禹的“错弹冠”,是对过去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子云,号澄江,出生于元朝时期,擅长词曲。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晓过卢沟》写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荣华富贵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繁华与人生的思考,开篇以“上卢沟一望”引入,生动描绘了晨曦初升时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温暖的感觉。刘敏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山水与战马相结合,暗示着国家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诗中“寒窗萤雪一生酸”的句子更是揭示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借用萤火与雪花的意象,表现了在艰苦环境中求索的艰辛。最后,诗人以“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结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未来的希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构筑了一个既具历史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空间,使得读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卢沟一望:从卢沟桥远望,开篇设置场景。
  2. 正红日破霜寒:描绘清晨阳光驱散寒霜,象征希望。
  3. 尽渺渺飞烟:形容远处烟雾,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4. 葱葱佳气:清新的气息,象征自然的美好。
  5. 东海西山:指广袤的天地,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6. 依稀玉楼飞动:看到华丽的楼阁,象征繁华与权势。
  7. 道五云深处是天关:引入神秘的景象,可能暗示着人生的未知。
  8. 柳外弓戈万骑:描绘战争与壮丽的场景。
  9. 花边剑履千官:官员们的奢华生活,反映出社会的繁荣。
  10. 寒窗萤雪一生酸:描绘困苦求学的经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11. 富贵几曾看:感叹富贵的短暂,怀念过去。
  12. 问今日谁教:发问,表现出对现状的无奈。
  13. 黄尘匹马,更上长安:继续追求理想与未来。
  14. 空无语,还自笑:对自身境遇的自嘲。
  15. 恐当年贡禹错弹冠:怀念过往的遗憾,恐怕错失良机。
  16. 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希望将美好记忆与诗歌带回,象征着对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窗萤雪”比喻艰苦的求学生活。
  • 拟人:如“依稀玉楼飞动”,赋予景物以生命。
  • 对仗:如“东海西山”与“弓戈万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的反思,揭示了人在历史潮流中的无奈与努力追寻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红日:象征希望与新生。
  2. 飞烟:象征梦幻与不确定性。
  3. 玉楼:象征繁华与权势。
  4. 弓戈万骑:象征战争与力量。
  5. 寒窗:象征艰辛的求学过程。
  6. 黄尘:象征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窗萤雪”意指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艰苦的求学
    C. 战争的胜利

  2. 诗人对富贵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所谓
    C. 感叹

  3. “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向往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描绘自然美与人生哲理。
  • 《静夜思》(李白): 表达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相比,刘敏中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反思,而张若虚则强调自然景观与情感的结合,二者在表达手法与主题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普明寺荷塘上置酒 枇杷洲 喷玉潭 陪诸君北园乐饮 陪张龙图南湖暑饮 陪始平公燕柳溪 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短褐椎结 血字旁的字 谈扬 包含撮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尘结尾的成语 打零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小手小脚 文章宗工 鳥字旁的字 大勇若怯 三撇旁的字 俞然 懿茂 歺字旁的字 键入 言之凿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