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4
木兰花慢 获闻毅成溘逝,用乐章体赋此悼之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视乾坤荡荡,更何事,苦牵萦。
是慧业难忘,春蚕自缚,秋菊遗馨。
沈冥。梦随蝶去,化羁魂喜得傍西泠。
转使尼山为恸,最怜沧海曾经。
谁听。岁晚哀筝,欣把手,共嘤鸣。
正声气相投,何期小别,莫制颓龄。
纵横。看挥泪处,剩灯前顾影怆劳生。
痴绝薪传不断,那知眼倦还青。
在这浩瀚的天地间,还有什么值得我去牵挂呢?
唯有那难以忘怀的慧业,如春蚕自缚,秋菊留下幽香。
我陷入沉沉的忧郁,梦中随蝶而去,愿化作羁魂,得以依偎在西泠之旁。
转过来又使得尼山为之哀恸,最怜惜的是那曾经的沧海。
谁能听见?岁末之时,哀伤的筝声,人们欣然握手,共同呜咽。
正好声气相投,未曾想到短暂的离别,却阻碍了颓废的年华。
纵使如此,泪水挥洒的地方,灯下孤影依旧怅惘劳生。
痴迷的薪火传承不断,谁知眼泪已然使我感到疲倦。
作者介绍:龙榆生(1889-1945),原名龙光明,字子华,号榆生,近现代诗人、学者,擅长词、曲及古典诗词创作,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获知好友毅成(可能是指某位知名人士)去世后,借乐章的形式表达对好友的悼念之情,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词,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以“视乾坤荡荡”引入,表达了在浩瀚天地中,逝去的生命如同大海般浩大而苍凉,令人感到无比渺小。接着提到“慧业难忘”,展现了对逝者成就的追忆和赞美。诗人用“春蚕自缚”“秋菊遗馨”的比喻,表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仿佛在说,尽管逝者已去,但他们的成就和精神依然留存在世间。
中间部分“梦随蝶去,化羁魂喜得傍西泠”,通过梦的隐喻,表达了自己对逝者灵魂的向往和期盼,渴望能与其精神相依相傍。而“岁晚哀筝,欣把手,共嘤鸣”则表现了生者对逝者的哀悼,岁末的哀愁透过音律传递,带有一种共鸣感。
最后两句“痴绝薪传不断,那知眼倦还青”,不仅表达了对逝去者的追思,也反映了对自身生命的思考,纵然面临人生的疲惫与无常,仍要勇敢面对,并传承下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怀念,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生者在失去后的情感共鸣与坚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春蚕自缚”是用来比喻什么?
A. 逝者的牺牲
B. 春天的到来
C. 生活的困扰
D. 友谊的坚固
“岁晚哀筝”中的“哀筝”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悲伤的音乐
C. 逝去的朋友
D. 生活的苦闷
本诗的主题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
A. 喜悦
B. 失落
C. 怀念
D.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