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塞下曲二首》

时间: 2025-08-10 01:50:19

诗句

天声未畅威穷发,将军已过和城窟。

红旗半卷夜归来,马蹄踏碎天山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1:50:19

塞下曲二首

作者: 曹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声未畅威穷发,将军已过和城窟。
红旗半卷夜归来,马蹄踏碎天山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天音未曾传达时,威势已然显现。将军已经经过边境的城池。红旗半卷在夜晚归来,马蹄声踏碎了天山的明月。

注释:

  • 天声: 指天上的声音或天意,这里可以理解为国家或上天的命令。
  • 威穷发: 威势已经显露出来,形容将军的荣耀和气势。
  • 和城窟: 和是边境城市的名字,城窟指的是城池或堡垒。
  • 红旗半卷: 红色的旗帜被卷起,可能暗示将军凯旋归来。
  • 马蹄踏碎: 马蹄声打破了宁静,暗示战争的激烈和紧迫感。
  • 天山月: 天山的明月,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并不详尽,多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战争与将士的豪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方边塞,描绘了将军出征的情景,以及战士们的勇猛和归来的壮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边境战争的背景。

诗歌鉴赏:

《塞下曲二首》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对仗,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感。诗中展现了将军出征的气势,前两句描绘了将军的威严与战斗的紧迫感,给读者一种紧张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描写红旗和马蹄声,展现了归来的壮丽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战争与和平、动与静的交替,突显了战士们的豪情和壮志。整首诗情感强烈,意象丰富,不仅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也让人对将士们的英勇产生敬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天声未畅威穷发: 在国家的命令尚未传达之时,威势已经显露出来,暗示将军的权威。
    2. 将军已过和城窟: 将军已经经过边境的城池,表明了他正在进行军事行动。
    3. 红旗半卷夜归来: 红色的旗帜半卷着在夜晚归来,象征着胜利的归途。
    4. 马蹄踏碎天山月: 马蹄声打破了宁静,暗示着战争的激烈,形成了一个动荡的画面。
  • 修辞手法:

    • 对仗: 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天声未畅”与“威穷发”相对,使得语言更加凝练。
    • 比喻: “马蹄踏碎天山月”形象生动,寓意战争的破坏与动荡。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将军出征和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战争的激烈和将士们的荣耀,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红旗: 象征着军队的荣耀与胜利。
  • 马蹄: 代表着战士们的迅速与果敢。
  • 天山月: 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战争带来的动荡。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旗”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胜利
      • C. 失败
    2. “马蹄踏碎天山月”中,哪个词语暗示了战争的激烈?
      • A. 踏
      • B. 碎
      • C. 月

答案: 1.B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塞下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为描写边塞的作品,但前者更侧重于战争的场景,后者则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边塞诗的历史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君贶清明与上巳同日泛舟洛川十韵 松江 用韵再呈 送李祠部知滑州 和秉国芙蓉五章 先春亭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野花 送苏屯田知单州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邪火 欠字旁的字 子孙后辈 皮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求生不得 乛字旁的字 狗续貂尾 肝胆楚越 忧国如家 水封 驰马试剑 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剪抑 众怒难犯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