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21
宣城入去春如锦,千山杜鹃红映。
翠挹琴溪,青环箬岭。
步步引人入胜,苍松冠岭。
更云栈凌虚,石亭当径。
浣尽尘襟,不须禅悦已心定。
陵阳修路渐坦,见江头九子,依约灵境。
峰嵌招提,溪通略彴,曲曲晴漪如镜。
泉扃翠冷,想月明中宵,万峰青静。
定有真灵,此闲参内景。
走进宣城,春天如锦绣般美丽,千山万岭的杜鹃花红艳夺目。
翠绿的琴溪流淌,青翠的箬岭环绕四周。
一步一步引导着人们走进美景,苍松高耸于山岭之上。
云雾缭绕的栈道如同凌空而立,石亭恰好在小径旁边。
洗净了尘世的烦恼,心灵不需要禅悦就已宁静。
陵阳的修路变得越来越平坦,远远可以看到江边的九子山,隐约显现出灵山胜境。
山峰交错,溪流畅通,曲曲折折的水面如同明镜。
泉水清冷,想象着明月照耀的夜晚,万山静谧。
定有真灵存在于此,闲适地参观内在的境界。
端木埰,清代诗人,少有文名,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具有人文关怀。
在清代,文人多游览名山大川,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诗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世界。诗人用“春如锦”来形容春天的美丽,立即引起读者的视觉联想,接下来的“千山杜鹃红映”则将气氛推向高潮,红色的杜鹃花点缀在绿意盎然的山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
诗中多次使用了“翠”、“青”等字眼,增强了自然色彩的表现力。同时,诗人在描写山水时,采用“步步引人入胜”这样的句式,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云栈、石亭、泉水等元素交替出现,展现出自然的丰富多彩。
最后,诗人通过“此闲参内景”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明即使身处美景之中,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受与领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传递出一种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现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热爱,传达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心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宣城”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浣尽尘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九子山”象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