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4:35
黛眉愁里敛双蛾,
别久无书争奈何。
欲待怨他还又忆,
怨时较少忆时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愁苦中收敛了她的眉头,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感到忧伤,别离已久却没有书信来往,感到无可奈何。她想要发泄对对方的怨恨,但又不自觉地想起了对方,心里怨恨的时刻反而少于想念的时刻。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情感表达与古代文人常见的离愁别绪、思念之情相呼应。在古代,离别常常伴随着书信往来的无能为力,诗中的“无书”正反映了这一点。
作者介绍:黄庚(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竹窗,南宋时期人,因其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而受到后世喜爱。他的诗风细腻,常以女子的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离别之苦。诗人通过女子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共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离别后所经历的复杂情感。开头以“黛眉愁里敛双蛾”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愁苦的神态。接下来的“别久无书争奈何”则揭示了她在无奈中对远方人的思念和怨恨。最后两句“欲待怨他还又忆,怨时较少忆时多”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思念的深重,尽管心中有怨,更多的还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矛盾而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真实的感受,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与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黛眉”、“双蛾”),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同时,反复对比“怨”和“忆”的数量,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思念与离别,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矛盾情感,既有怨恨又有思念,揭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黛眉愁里”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感状态?
“别久无书”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怨时较少忆时多”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其风格更为婉约和柔和。与黄庚的直接表达相比,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的意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