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闺情效香奁体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0:54:35

诗句

黛眉愁里敛双蛾,别久无书争奈何。

欲待怨他还又忆,怨时较少忆时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4:35

原文展示:

黛眉愁里敛双蛾,
别久无书争奈何。
欲待怨他还又忆,
怨时较少忆时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愁苦中收敛了她的眉头,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感到忧伤,别离已久却没有书信来往,感到无可奈何。她想要发泄对对方的怨恨,但又不自觉地想起了对方,心里怨恨的时刻反而少于想念的时刻。

注释:

  • 黛眉:用黑色眉笔描绘的眉毛,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
  • 双蛾:指的是女子的眉毛,形容细长如蛾的样子。
  • 奈何:无奈,表示无能为力的意思。
  • :指对他人的不满或埋怨。
  • :想念,思念的意思。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情感表达与古代文人常见的离愁别绪、思念之情相呼应。在古代,离别常常伴随着书信往来的无能为力,诗中的“无书”正反映了这一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竹窗,南宋时期人,因其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而受到后世喜爱。他的诗风细腻,常以女子的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离别之苦。诗人通过女子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离别后所经历的复杂情感。开头以“黛眉愁里敛双蛾”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愁苦的神态。接下来的“别久无书争奈何”则揭示了她在无奈中对远方人的思念和怨恨。最后两句“欲待怨他还又忆,怨时较少忆时多”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思念的深重,尽管心中有怨,更多的还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矛盾而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真实的感受,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与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黛眉愁里敛双蛾:眉毛因愁苦而收敛,呈现出女子忧伤的状态。
    2. 别久无书争奈何:长时间未收到书信,感到无助和无奈。
    3. 欲待怨他还又忆:想要怨恨对方,但不自觉又想起他。
    4. 怨时较少忆时多:怨恨的时刻少于思念的时刻,表明思念更为强烈。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黛眉”、“双蛾”),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同时,反复对比“怨”和“忆”的数量,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思念与离别,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矛盾情感,既有怨恨又有思念,揭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意象分析:

  • 黛眉:象征着女子的柔美与愁苦。
  • 双蛾:不仅形容眉毛,也象征着女子的敏感与脆弱。
  • 无书:象征着思念的无奈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黛眉愁里”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感状态?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2. “别久无书”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无奈
    • C. 忘却
  3. 诗中“怨时较少忆时多”意味着什么?

    • A. 只怨不忆
    • B. 思念超过怨恨
    • C. 忘记一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其风格更为婉约和柔和。与黄庚的直接表达相比,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的意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七夕依石帚体并韵 摸鱼儿 其十七 水东桃花下赋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 其七 摸鱼儿·饯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艮字旁的字 挂号 乱七八遭 门里出身 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遭呵 临刑 长颈鸟喙 匸字旁的字 错落不齐 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国魂 釆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天女散花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丿字旁的字 包含怒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