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17
边塞秋深,蓬瀛海浅,新亭有恨无人见。
桑乾西望接天流,黄沙乱落并州剪。
木叶横空,青山一线,孤帆挂雨樽前远。
津门处处短长亭,柳条攀尽无人管。
边塞的秋天已深,蓬瀛海的水面也变得浅薄,新亭里满怀怨恨却无人来见。
桑乾河向西延伸与天际相接,黄沙纷飞似乎将并州的风景割裂。
树叶在空中飞舞,青山如一条线,孤独的帆船在雨中远行,像是挂在酒樽前。
津门的每个地方都有短亭和长亭,柳条已经攀爬到尽头,却没有人来打理。
诗中提到的蓬瀛海和新亭,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对远方与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桑乾河的描写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溥儒(1896-1963),字子华,号南溟,满族,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以古典诗词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边塞情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时局的无奈。
这首《踏莎行》以边塞的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边塞的萧瑟和孤寂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特别是“新亭有恨无人见”,不仅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也隐含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
中间几句描写了桑乾河与黄沙的景象,突显了边境的辽阔与荒凉,诗人以此寄托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描绘了津门的长亭与柳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愁别绪。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在秋日的伤感中体会到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情感基调和哲理性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边塞”指的是哪里?
“孤帆挂雨樽前远”中的“孤帆”象征什么?
诗中描绘的“柳条”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