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常州郡斋六首》

时间: 2025-05-07 08:55:44

诗句

一麾来此不岩丘,也学东山谢传游。

今日鸟声并水色,不知何似五亭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44

原文展示:

一麾来此不岩丘,也学东山谢传游。
今日鸟声并水色,不知何似五亭幽。

白话文翻译:

我一挥手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山丘的岩石,
也想学习东山的谢安游玩。
今天的鸟鸣伴随着水的景色,
不知道这与五亭的幽静有什么相似之处。

注释:

  • :挥手,指挥或招呼的手势。
  • 岩丘:岩石和山丘,指自然景观。
  • 东山:指谢安所居之地,谢安是东晋著名的隐士和政治家。
  • 传游:传游,指游览、游玩,带有一定的社交性质。
  • 今日:今天,诗人所处的当下。
  • 鸟声:鸟叫声,描绘自然的音响。
  • 水色:水的颜色,指水面的景象。
  • 五亭幽:五亭指的是一种建筑形式,通常与园林景观相结合,暗指幽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襄,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襄在常州的郡斋,反映了他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谢传游,体现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诗歌鉴赏:

陈襄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篇的“麾来此不岩丘”暗示了诗人并非追求高山险峰的壮丽,而是希望能体会到一种淡泊和闲适的生活态度。转而提到“东山谢传游”,则表明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谢安的东山隐居不仅是对自然的享受,更是对世俗的超脱。

接着,诗人通过“今日鸟声并水色”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鸟鸣与水色交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静谧的美。这种自然的结合使得诗人不得不思考其内涵,最后的“不知何似五亭幽”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哲学的思考,诗人在享受当下美好时光的同时,也不禁联想起五亭的宁静,形成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麾来此不岩丘”:诗人到达此地并不追求雄伟的山丘,而是渴望一种宁静的生活。
    • “也学东山谢传游”:他希望像谢安那样悠然自得地游玩,享受生活。
    • “今日鸟声并水色”:描绘了此时此刻的自然景象,鸟鸣和水色交织在一起。
    • “不知何似五亭幽”:诗人感叹这种美好景象与五亭的幽静有何相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鸟声: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水色: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 东山:代表隐逸与文化的追求,寓意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山”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谢安
    • C. 陶渊明
  2. 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主要通过哪两种声音表现?

    • A. 风声和水声
    • B. 鸟声和水色
    • C. 人声和鸟声
  3. 诗中的“今日”是指哪个时刻?

    • A. 昨天
    • B. 未来
    • C. 现在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襄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陈襄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陶渊明则强调理想的社会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陈襄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居杂诗九十首 台城杂诗七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秦王卷衣曲 山居杂诗九十首 题澉浦金粟寺二首 襄事毕次旧题韵 用秦公赠李次仲韵呈次仲三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谢赐丹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昂首阔步 包含缌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野战群龙 高强 亠字旁的字 透心凉 鸾幰 己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不次之迁 鲁彦 瓦字旁的字 暮气 积习成俗 包含恢的成语 一力吹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