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减字木兰花·逍遥自在》

时间: 2025-05-04 03:23:19

诗句

逍遥自在。

去去来来无挂碍。

一片灵空。

处处圆明无不通。

无分内外。

莹彻周沙含法界。

遍照无私。

明月高穹秋夜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19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逍遥自在
谭处端 〔元代〕
逍遥自在。去去来来无挂碍。
一片灵空。处处圆明无不通。
无分内外。莹彻周沙含法界。
遍照无私。明月高穹秋夜时。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一种逍遥自在的心境,强调心灵的自由与无碍。无论是去还是来,都没有牵挂与障碍;一片灵性的天空,处处都显得圆满而明亮,显示出无所不通的状态。内外无分,心灵的澄澈透彻,犹如周围的沙土都蕴含着法界的智慧;无私的光辉普照四方,正如明亮的月光在秋夜的高空中闪耀。

注释:

  • 逍遥自在:形容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
  • 无挂碍:没有牵挂与障碍,心灵轻松自在。
  • 灵空:灵性所形成的空间,象征内心的空灵与宁静。
  • 圆明:形容明亮而圆满。
  • 法界:佛教术语,指万物的真实状态与法则。
  • 明月高穹:高空中的明月,象征清晰与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处端,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受佛教影响深厚,其诗作多表现出哲理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理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追求内心安宁与自由的时代背景,反映了诗人对心灵解脱与自然融合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逍遥自在》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无碍生活的渴望。诗中通过“去去来来无挂碍”的描写,强调一种心灵的开放与灵动,传达出一种随性而不拘泥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灵空”、“圆明”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心灵境界,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澄澈。尤其是后两句“莹彻周沙含法界,遍照无私”,不仅象征着智慧的普遍性,也表达了诗人对无私精神的推崇。最后一句“明月高穹秋夜时”,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提升了整首诗的意境,使得人们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体悟到心灵的自由与超然。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与优雅的意象,成为元代诗歌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逍遥自在:开篇即点明主旨,追求心灵的自由。
    • 去去来来无挂碍:强调心灵的流动,随心所欲。
    • 一片灵空:象征清澈的内心世界。
    • 处处圆明无不通:无处不在的理解与领悟。
    • 无分内外:内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 莹彻周沙含法界:象征智慧的普遍性与深邃。
    • 遍照无私:无私的光辉照亮一切。
    • 明月高穹秋夜时: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诗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澈的心灵比作灵空,形象生动。
    • 对仗:如“去去来来”、“无分内外”,使句式平衡。
    • 象征:明月象征理想与纯净。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心灵的自由与无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灵空:象征心灵的宁静与空灵。
  • 明月:象征智慧、纯净与理想。
  • 秋夜:代表宁静的时光,增强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逍遥自在”是什么意思? A. 受限制的生活
    B. 自由无拘的状态
    C. 忧虑重重的心情
    答案:B

  2. “一片灵空”所象征的是什么? A. 内心的混乱
    B. 心灵的清澈与宁静
    C. 外界的嘈杂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月亮的美丽
    B. 智慧与纯净
    C. 黑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谭处端的《逍遥自在》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但谭处端更偏向于哲理的深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自镇江之江宁 临江仙 其一 临江仙 临江仙(盘洲饯汉章) 临江仙(九之九) 临江仙·依蕙风簃步程子大八首韵 其五 临江仙 望雪 临江仙 春闺即事 临江仙 芙蓉 临江仙(雨中观瀑泉于白鹤僧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偎香倚玉 隐忍不发 十转九空 充分又必要条件 强扭的瓜不甜 口字旁的字 火备 十字旁的字 屙金溺银 干字旁的字 文剑 轹跞辚辚 骇心动目 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