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2:54
忘机索妙。万法皆空心上了。无徼无边。一片清光万里天。明明净体。不放星尘蝇点翳。内外圆融。正住空空法界中。
忘却了所有的纷扰,追求那微妙的境界。万法皆为空,心中已然明了。没有边界,没有拘束,犹如一片清光洒满万里天空。明明白白的本体,毫无星尘和蝇点的遮蔽。内外都融汇贯通,正好安住在这空灵的法界之中。
刘志渊,元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清新、洒脱著称,常常反映出对内心宁静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元代,受佛教思想影响深厚。社会上人们渴望寻求内心的安宁和智慧,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此诗,旨在传达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减字木兰花·忘机索妙》是一首探讨内心宁静的诗歌。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空性、明净的追求。首句“忘机索妙”即指出一种无所执着的态度,强调了心灵的自由。而“万法皆空心上了”则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表明一切事物的本质皆为空,只有内心的明了才能看透万象。
接下来的“无徼无边,一片清光万里天”描绘了一幅广阔明亮的心灵图景,诗人将心灵的广阔与自然的浩瀚结合,表现出心灵的无疆界与无拘束。最后几句“明明净体,不放星尘蝇点翳”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明亮,内外圆融的状态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心合一的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中的意象清晰,情感真挚,使得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与启迪。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强调空性与和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体现了佛教哲学的深刻内涵。
“万法皆空”中“法”指的是什么?
a) 规则
b) 现象
c) 事物的本质
“无徼无边”表达了什么样的境界?
a) 有限制的状态
b) 无拘无束的自由
c) 复杂的心境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社会批判
b) 追求内心宁静
c) 爱情的描写